周惠喜歡讀史,讀史常撫膺慨嘆:“文人無行”!
縱觀一部中國文學史,“文人”為了頑強地表現自我,宣洩情緒,搞出多少歪曲歷史的“歷史鉅著”。給古人造冤假錯案,也影響後人以史為鑑。
有“史料”稱,清康熙帝的遺詔是“傳位十四皇子”,但被“四皇子”改詔奪嫡,將“十”橫添一筆槓而成“於”,則“傳位十四皇子”就變成了“傳位於四皇子”。這“史料”似乎編得驚心動魄又人絲入扣,殊不知清廷外朝與清廷之慣例,均稱“皇沁子”而不稱“X皇子”。如此看來,這遺詔如何改得?況且皇四子民誼與皇十四子民恢乃一母同胞,民鎮居長,如何又談得上“改詔奪嫡”?連“廢長立幼”都不是。
民鎮繼位,是為雍正帝。由於治民過嚴又屢興文字獄,得罪了“文人”和老百姓,編出“改詔奪嫡”這樣的“政治笑話”本不足為怪。“政治笑話”可用來分析民眾情緒及意願,卻萬不能用來作為評論古人,揭示歷史規律的依據。同樣例子莫過於秦始皇,滅六國得罪了奴隸主貴族,焚書坑儒得罪了“文人”,築長城得罪了天下百姓,於是就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無論秦始皇對統一的中國,統一的中華民族有怎樣“盛德煌煌”的功績,終不及關心“人權”的“文人”造一個“孟姜女”更迎合關心“生存權”的百姓心理。結果秦始皇被罵兩千多年,很可能還要被罵下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