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嗣慶
我的女兒陳平本來叫做陳懋平。“懋”是家譜上屬於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連天,做為父親的我期望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戰爭,而給了這個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後來這個孩子開始學寫字,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如何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都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偏叫自己陳平。不但如此,還把“陳”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為右耳,這麼弄下來,做父親的我只好投降,她給自己取了名字,當時才三歲。後來我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有一年,她又自作主張,叫自己ECHO,說:“這是符號,不是崇洋。”她做ECHO做了好多年。有一年,問也沒問我,就變成“三毛”了。變三毛也有理由,她說因為是家中老二。老二如何可能叫三毛,她沒有解釋。只說:“三毛裡面暗藏著一個易經的卦——所以。”我驚問取名字還卜卦嗎?她說:“不是,是先取了以後才又看易經意外發現的,自己也嚇了一跳。”
我聽說,每一家的老二跟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樣,三毛長大以後也很支援這種說法。她的道理是:“老二就像夾心餅乾,父母看見的總是上下那兩塊,夾在中間的其實可口,但是不容易受注意,所以常常會蹦出來搗蛋,以求關愛。”三毛一生向父母抱怨,說她備受家庭冷落,是掙扎成長的。這一點,我絕對不同意,但她十分堅持。其實,我們做父母的這一生才是被她折磨。她十九歲半離家,一去二十年,回國時總要罵我們吃得太好,也常常責怪我們很少給她寫信。她不曉得,寫字這回事,在她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在我們來說,寫一封信千難萬難。三毛的家書有時每日一封,什麼男朋友啦、新衣服啦、跟人去打架啦、甚至吃了一塊肉都來信報告。我們收到她的信當然很欣慰,可是她那種書信“大攻擊”二十年來不肯休戰。後來她花樣太多,我們受不了,回信都是哀求的,因為她會問:“你們怎麼樣?怎麼樣?怎麼吃、穿、住、愛、樂,最好寫來聽聽以解鄉愁。”我們回信都說:“我們平安,勿念。”她就抓住這種千篇一律的回信,說我們冷淡她。有一次回國,還大哭大叫一場,反正說我們二十年通訊太簡單,全得靠她的想象力才知家中情況。她要家人什麼事都放下,天天寫信給她。至於金錢,她倒是從來不要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