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19世紀,猶太銀行家們從德國起家,迅速撲向世界各地,形成了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核心的猶太金融集團。英國方面軍有朗熱家族,德國方面軍包括奧本海默、門德爾松、佈雷施勞德、沃伯格、厄蘭格家族,法國方面軍則包括福爾德、海涅、貝列特、沃爾姆斯、斯特恩家族,美國方面軍包括貝爾蒙特、賽林格曼、希夫、沃伯格、雷曼、庫恩、雷波、高曼家族,這些家族形成了集團軍作戰的態勢,互為犄角,相互通婚,利益互鎖,逐漸形成了一張龐大而綿密的金融網路,外人越來越難以打入這個圈子。”【3】
很明顯,中國已經喪失了建立遍佈全球的金融網路的最佳歷史時機。儘管中國的國有銀行從上市公司的市值來看,在全球金融機構的排名中可謂風光無限,但是中國的銀行在國際的分支機構卻寥若晨星。沒有全球綿密的金融網路,就不可能構建起連線人民幣創造源頭的中央銀行與使用人民幣的最終客戶的主動脈與毛細血管的金融迴圈系統。
人民幣國際化絕不是學者們書齋裡坐而論道的閒談,僅僅是各國央行增加人民幣儲備或貿易結算使用人民幣那麼簡單。這樣還遠沒有實現對人民幣流通渠道的控制力,因為無法接觸人民幣的終端使用者,也就不得不依賴早已被國際金融集團牢牢控制的金融網路。
國際銀行家們用了近300年的時間,在金融市場中反覆拼殺才創下的網路渠道資源,憑什麼讓中國免費使用?進入別人的渠道是要交渠道費的。只要有金錢流經這個網路,都必須交上“買路錢”,而且還要世世代代交下去。中國的金融高邊疆戰略如果不能伸展到全球,那麼人民幣流通域的控制權仍然掌握在別人手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