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面,赫然呈現出世界“貨幣戰爭”的烽煙,彷彿一場新的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世界各國媒體立刻跟進,大幅報道“貨幣戰爭”的“戰況”,各國政要、經濟學家、國際組織、高階論壇紛紛殺入“戰場”,西方輿論將主要“交戰方”鎖定為中國與美國,戰爭的主要武器就是貨幣,戰爭爆發的原因被判定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一時間,“圍剿”人民幣匯率的呼聲在西方此起彼伏,強大的輿論壓力恰似烏雲壓頂,彷彿人民幣不大幅對美元升值,則世界經濟不平衡的困境斷無出路,各國經濟復甦也將最終受挫,貿易戰將席捲全球,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悲劇將再度重現。
更有美國經濟學家丟擲,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都是人民幣惹的禍。人民幣被低估導致中國貿易順差過大,中國人愛儲蓄不愛花錢而大舉購買美國國債,致使美國遭到中國廉價“熱錢”的衝擊,使得美國長期利率偏低,最終誘發了資產泡沫和金融危機。
以貿易不平衡為藉口,以打擊中國貨幣為突破口,繼而製造中國經濟的混亂,染指中國的金融體系,最終控制中國的金融高邊疆,這在中國近代史上早已反覆出現。
當19世紀英國人來到富裕的中國時,他們已經成功地征服了非洲大陸20多個國家,擁有著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英聯邦附屬國,控制著美洲加拿大、蓋亞那、牙買加、巴哈馬等地區,在亞洲,統治著從印度(含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含新加坡)到緬甸的大片土地。在大英帝國全球殖民的戰略方針之下,要想武力征服中國,面對4億人口的大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其貨幣。貨幣體系崩潰,則金融高邊疆淪陷,進而導致國家財政能力解體,政治權力癱瘓,軍事力量瓦解,最終方可將中國作為其殖民地收入囊中。因此,以貿易不平等為理由,進行鴉片貿易,發動鴉片戰爭,其主攻方向乃是打擊中國的白銀貨幣。鴉片貿易出色地完成了對中國白銀貨幣體系的破壞,致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國內出現“銀貴錢賤”的通貨緊縮,經濟凋敝,生產萎縮,民眾苦不堪言,社會矛盾激化,貿易常年嚴重逆差,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稅負沉重而官逼民反。內外戰爭迫使清政府向列強大量負債,抵押了關稅、鹽稅、釐稅等中央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並喪失了中央銀行這一金融制高點,致使貿易的定價權,鐵路、航運、紡織、鋼鐵等洋務運動的自主權,“海防”、“塞防”等軍事行動的融資權相繼失守,最終使整個國家陷入半殖民任人宰割的悲慘境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