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一天,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剛從外地回到瑞金的辦公室,正準備檢視賬目,會計科長曹菊如匆匆闖了進來,焦急地說:“毛行長,最近有不少老鄉來用紙幣兌換現洋。金庫裡的現洋少了一半,我看要出問題,你趕緊想個法子吧!”
毛澤民一聽,連忙向銀行的營業廳趕去。營業廳外面排起了長隊,擠進營業廳一看,廳裡擠滿了等候兌換的人群,大家議論紛紛,情緒激動。有人大聲嚷嚷:“現在做生意的只收現洋,不收紙幣,我要換現洋!”有人接話說:“是啊,現在紙幣快成廢紙了,留著有什麼用?”
毛澤民皺著眉頭一言不發,轉身出了大廳。他在瑞金縣城的大街小巷轉了一圈,果真看見一些日用品商店、布店和鹽攤插著“只收現洋”的牌子。毛澤民意識到他最擔心的擠兌現象終於發生了!
他急急忙忙趕回財政部,向部長鄧子恢彙報,並同時找來剛上任的外貿總局局長錢之光一塊兒商量。
毛澤民說:“銀行最忌諱的就是擠兌,最近我隱隱約約有預感,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第三次反“圍剿”後,國民黨對我們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蘇區物資匱乏,物價飛漲,紙幣貶值。另外,敵人制造大量假幣流入蘇區,並四處造謠破壞,干擾蘇區金融市場。我們必須儘快想個辦法,制止這種狀況。”
其實,道理很簡單,國家銀行和蘇區貨幣的信譽一定要保證,保住銀行和它所發行的貨幣的信譽,就保住了蘇維埃政府的信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