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讓人們欣喜之時,8萬億的人民幣必須增發出來購買這些“沉重的美國白條”,而這些新增的貨幣如果完全進入銀行體系,將有6倍的放大,這要“感謝”從“西天取來”的部分準備金制度這部“聖經”。政府只能選擇增發國債來(或央行票據)有限地吸納這些來勢迅猛的貨幣增發浪潮,問題是,國債需要償還利息,誰來還呢?還是“光榮的”納稅人。
當教育和醫療也進行“產業化”時,由於這些社會資源原本嚴重不足,在從全社會共享的公共資源一下子變成了“獨佔的資產”,在貨幣氾濫的浪潮中,其利潤又怎會不一飛沖天呢?
當公司之間的交易憑據成為這種“欠條”時,銀行將對其進行“貼現”,將這些“欠條”以一定折扣收為銀行的“資產”,同時“創造出”新的貨幣。
當人們刷信用卡消費時,每一個簽字後的紙片都成為一張欠條,每一個欠條都成為銀行的“資產”,每一筆銀行的“資產”都成為增發的貨幣,換句話說,每一次刷卡都“創造”了新貨幣。
債務,債務,還是債務。人民幣正在迅速滑向債務貨幣的深淵。
與美國情況不同的時,中國沒有美國如此“發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來吸納這些增發的貨幣,這些流動性的泛濫將集中在房地產和股市債市,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能夠遏制這些領域的“超級資產通貨膨脹”。日本當年的股市神話,房地產狂熱將在中國重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