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部:南方有嘉木 第二十九章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920年,就在五四青年杭嘉和如堂吉河德一般孤軍奮戰在龍井鄉中時,來自中國浙江上虞的另一個五四青年,此時正坐在日本靜岡農業水產省茶葉試驗場的辦公桌旁,潛心研究著世界各國的茶業文明。

此人長身大眼,性情爽朗,原名吳榮堂,幼年時曾目睹無力繳租的農夫被囚於縣衙前鐵站籠裡,日曬雨淋,慘絕而死,故痛下振興農業之決心。又因“佛者名黨,即自覺悟,復能覺人“,故更名吳覺農。

在農業中,吳覺農選擇了茶業,以為茶與絲一樣,是國人在世人面前引以自豪的兩大特產,也是振興中國農業的兩大法寶。中國本來有著種茶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所失敗者,蓋“在科學發展強烈的世界中不思改進,只依恃著自然的一點天惠而自命不凡“。

吳覺農東渡日本學習茶業,乃是因為那時的日本綠茶已在國際市場上頭角峰峰。而1919年二十二歲的吳覺農,此時亦已在浙江省甲種農業專科學校畢業並已做了三年助教。作為一名官費留學生,振興中華茶業的志向已在胸中醞釀良久了。

至此時,本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茶業似乎亦無太大規模的長進。它從發展中的高峰,繼續向一落千丈的衰落時期走去。究其原因,在內,是軍閥多年混戰高亂之苦,政局多變,經濟衰退,民難樂業,且商旅不通;在外,華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已經失敗。當時的荷屬東印度(即印度尼西亞)、印度、錫蘭(即斯里蘭卡)等新興產茶國家相繼崛起,科學種植,使茶的產量陡增,輸出驟盛,加之機械製茶,品質優異,在國際茶葉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而華茶卻固步自封,不求改進,品質下降,成本增加,經營不善,致使英、俄等紅茶市場漸為印、錫等國所奪,綠茶、烏龍茶市場又為日本所佔,外銷幾瀕絕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