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十六章 卻走馬以糞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下走上了正道,戰爭自然不再需要,戰馬回到田裡耕作去了。天下背離了正道,到處都是戰馬。

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錯誤是貪得無厭。所以說,知足的那種滿足,才是永遠的不可剝奪的滿足呢。

一般人認為,這一章表現了老子的反戰思想,他希望天下有道,軍馬拉到鄉下種田,而不要把軍馬鬧得遍野遍郊,也有一種解釋是說不要鬧得在軍旅中生養戰馬。

這樣解釋似乎掌握不了全文,難道講知足常樂的一段也是講反戰嗎?難道是說不知足就會開戰嗎?如果是講反戰,老子的反戰爭論是不是太淺顯化、幼稚化了呢?

我無意在這裡討論猜測老子的原意,而只是發表我自己願意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整體的貫穿的再前進一步的理解。

我不認為老子在這裡講述的含意僅僅是關於戰爭與戰馬。這裡的走馬、戎馬是一個符號,其本身是很有思考意義的比喻,正如前邊講過的橐龠、水、白與黑、飄風、驟雨、谿谷、結繩、閉關等一樣。

天下無道,按舊時國人的觀點,正是亂世英雄起四方的年代。而舊時的英雄,按封建社會的理解正是那些“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應如是”(以上兩句話出帺《史記》中記述的

項羽與劉邦,他們二人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場面便有了如上的反應)式的爭權奪利的野心家。這樣的英雄越多越說明那時的百姓如魯迅所說,“是欲安穩地做奴隸而不可得”。幾個野心家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我寫的一篇關於《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文章。在被一家雜誌轉載時,文題被更改為《英雄多,人民苦》,雖說是直白了些,倒也值得一嗟一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