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婕
摘要:美籍華人作家嚴歌苓的小說創作近年來日益受到海內外文學研究者的關注。對其小說創作的研究可以以嚴歌苓出國為界,大致分為出國前的小說研究和赴美后的小說研究。對其前一階段創作的研究較少,且多為單篇解讀。對其赴美后的小說,由於批評方法的多樣性和切入角度的靈活性,再加上綜合式分析和比較式研究的運用,在思想內蘊和藝術技巧研究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深入和拓展。當然也還存在可待開掘之處……
關鍵詞:嚴歌苓;小說研究;綜述
出身書香世家的嚴歌苓29歲即加入中國作協,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專業作家之一,並接連創作了三部反映部隊生活的長篇小說:《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雌性的草地》。1989年,嚴歌苓赴美,創作了《少女小魚》、《扶桑》、《第九個寡婦》等大量小說。與作家的創作相對應,對於嚴歌苓小說的研究也可分為兩部分:出國前與出國後的小說研究。對其赴美后的小說,由於批評方法的多樣性和切入角度的靈活性,再加上綜合式分析和比較式研究的運用,在思想內蘊和藝術技巧研究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深入和拓展。與之相比,研究者對其前一階段創作的關注較少,且多為單篇解讀。
一、出國前嚴歌苓小說研究
對於出國前(即上世紀80年代)嚴歌苓的小說創作,近十年的評論界並未予以較多關注。嚴歌苓的第一篇小說是1981年發表的《蔥》,這是她的第一次學步,由於作品本身的不成熟,當時及現在都未引起重視。之後發表的短篇小說《臘姐》、《血緣》、《歌神和她的十二個月》、《芝麻官與芝麻事》,中篇小說《你跟我來,我給你水》,長篇小說《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等也很少有人論及。只有《從個人化的體驗出髮指向時代的荒誕和人性的壓抑》[1]一文指出嚴歌苓在長篇小說《一個女兵的悄悄話》中表現出強烈的個人化傾向,並簡要分析了作家走上以揭示時代荒誕和人性壓抑的創作道路的原因。文章注意到嚴歌苓小說不同於一般軍事題材作品之處,並指出研究其早期作品對於理解她現今創作的意義,這對我們的研究具有啟示作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