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來說,能力畢竟是有限的,無論你自己認為學問有多淵博,在知識的海洋裡,不過是滄海之一粟。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學然後知不足”,窮其一生,每天都在孜孜不倦的不斷的學習。
孔子是儒家的開山鼻祖,是人人景仰的“至聖先師”和“萬世師表”,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推崇為“聖人”。他的思想,貫穿了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他的著作,到現在依然有著非常積極的指導意義。就是這樣一位在中國民族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他的一生當中,每天都在不斷的學習。
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對待學問的態度非常嚴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他學無常師,曾學琴於師襄,習樂於萇弘,問禮於老聃。孔子的知識面非常之廣,禮、樂、易、御、書、數等“古六藝”樣樣精通。他知識的來源,一是向書本學習,二是學社會學習。孔子博覽群書,對前人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都有所涉獵,他之所以能“刪述六經,垂憲萬世”,就是向前人學習的結果,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正是他向社會學習的真實寫照。
孔子“入太廟,每事問”的故事,也是他虛心學習的表現。孔子來到周公廟,每件事情都要刨根問底問個水落石出。有人感到很奇怪,便說:“誰說叔梁紇的兒子懂禮啊,他到了太廟的時候,什麼事都要請教別人。”孔子回答說:“正因為我不恥下問,才能知道的事情多一些啊,這不正是禮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