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評審團主席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在評選獎項過程中,所有評委都會進行討論和投票,確保最終達成一致,但主席卻必須肩負起協調和控制的重任,特別是在分歧出現的時候,他們必須展現出決斷的魄力和霸氣。
在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評選歷史上,曾經先後多次出現了評審團主席的審美品位決定獎項的案例,僅僅在戛納電影節過去十年裡就有不少——
2009年的“白絲帶”、2006年的“風吹麥浪”、2004年的“華氏911”、2003年的“大象”,這些金棕櫚作品,或多或少都承受著巨大的爭議,但最終都是評審團主席強硬地拍板做出決定的結果,甚至被人們詬病為“獨斷專行”。
時間會證明他們的選擇是否正確。
反過來,如果主席不夠強勢,反而被評委們操縱左右,甚至是搖擺不定,以至於全面崩盤,那這對於獎項評選來說也是一場災難。
1997年的戛納電影節就是最典型代表。
法國傳奇女演員伊莎貝爾·阿佳妮(Isabelle Adjani)擔任評審團主席,但她對於電影的審美品位著實不夠,同時又不具備足夠的強勢和專業來壓制其他評委,以至於討論過程中引發了激烈的爭吵,完全崩盤。
在討論會的時候,伊莎貝爾故作大方地要求所有評委使用英語進行交流。這不是戛納的官方規定,因為某些評委確實英語不好,允許他們使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透過翻譯器或者翻譯員又或者是其他評委的幫助,完成討論工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