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發行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原因很簡單,兩種電影鎖定的觀眾群體和市場潛力都是不同的,觀眾對作品的期待也是不同的。
想象一下,將“藍色情人節”像“加勒比海盜4”那樣,首周就在四千間院線放映,可是普通觀眾根本不買賬,一片坑爹聲;而藝術觀眾卻又拒絕進入商業院線觀看,口碑根本無法傳播開來,最終的結局就是慘敗。四千間院線放映所需要的發行費用、院線分紅,這就足以讓發行公司虧到內傷。
藝術電影總是遵循著一定的發行模式。首先,在少數藝術院線點映,看看影評人口碑,看看觀眾口碑;而後,循序漸進地擴映,進一步試探市場反應,如果反響平平,那麼就儘快收縮,改變策略,專注於小眾群體的傳播,以頒獎季的方式運作,如果反響不俗,那麼就進一步擴映,朝著名利雙收的方向發展,學院公關的策略也需要相對應調整。
所以,有的作品從上映到下映,放映院線始終在五百間以下;而有的作品,似乎上一週還在五百多間院線上映,下一週就在兩千五百間院線上映了。看似漫不經心的放映模式,其實都是講究策略的。去年的“活埋”也是如此。
不要小看這個擴映過程,這是有一套流程和模式的,需要對整個市場的走向和趨勢有著精準的判斷,並且對突發情況有著強大的應變能力,最重要的是對作品的票房潛力和市場定位有著強大的預見能力,這也是一家發行公司能力的體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