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走還是在這裡喝?”
伊麗莎白·威茲曼愣了愣,“帶走。”她剛剛觀看完“愛瘋了”的晚場放映,此時已經是深夜十點半了,她必須趕回去,把影評撰寫出來才行。
作為“紐約時報”的撰稿影評人,她必須保持冷靜和客觀,對電影做出評價。可是,下午觀看完“愛瘋了”的首映式之後,她的思緒就始終處於混亂之中,無法理清一個清晰的思路。
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似乎無比簡單,但細細回味起來,卻又無比複雜,那些瑣碎的細節賦予了電影一種獨特的質感,讓人聯想起了“和莎莫的500天”、“藍色情人節”這兩部電影。但就伊麗莎白個人來說,她更加喜歡“愛瘋了”。
只是,她也不太確定,是因為這部電影喚醒了她對上一段感情的回憶,還是因為這部電影的一切著實太過真實,模糊了現實和虛幻之間的界限,讓她的判斷失去了標準。雖然她是一名影評人,但她首先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
她試圖鎮定下來,剝離自己的情感,撰寫影評,但洶湧的思緒卻根本停不下來,只要稍稍安靜一會,腦海裡就會浮現出電影裡的片段,支離破碎的片段,並不完整,那猛烈的情緒卻讓人喘不過氣來。
在酒店房間裡悶了三個小時的結果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這種感覺並不稀奇,不少經典電影都可以帶來如此震撼的迴響,這也是電影最大的魅力之一,呼喚思想共鳴、引發思想風暴,當年她第一次觀看“2001太空漫遊”的時候,愣了足足三分鐘沒有回過神來,回去之後翻來覆去地思考了一個星期,後來又把這部電影看了六遍,明明看懂了,但頭腦的反思卻根本停不下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