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過‘空洞’無數次,怎會什麼都不懂?就算沒有儀器,難道不會對比分析每次進入‘空洞’後的空氣成分、重力變化、生物特性與現實世界的區別嗎?只要多對比幾次,總能求同存異,找出每個世界的不同規律的。”
“還有土質變化、氣候特徵、可食用水源的成分,這些也應該注意吧?”另外一個教授補充。
“他有那麼大好的機會,卻整整四十年沒有絲毫進展,這真的是……”研究組組長費因頓費教授失望地搖搖頭。
另外幾個組員也連連點頭,竟然連最基本的環境因素都不分析,實在是……
“各位請注意,”於部長敲了敲桌子,“譚硯的工作性質與大家不同,他不是科學家。而且也不是沒有科學家為科學為真相奉獻自己的生命,冒險進入空洞中,但是他們回來了嗎?”
眾人頓時沉默了。
於部長舉的例子發生在九十年代,“空洞”現象剛剛發生的時候。有幾個別國科學家經過無數次測算後,製造了能將自己帶回來的儀器,全副武裝地帶著儀器進入空洞,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石沉大海。
那之後便沒人再敢冒險做實驗,更不敢再以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來對待“空洞”,這是超出他們理解範圍內的現象。
“我知道大家對‘空洞’後究竟有什麼很感興趣,剛才我的報告中沒有提到這一點,這是因為我並沒有問譚硯。下面我講一下我的經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