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時代開始,關中的食鹽來源都來自奉先縣的東滷池,經過了一千多年大規模的開採煮鹽,東滷池的鹽業資源已漸漸枯竭。
現在的產量只有隋末唐初時的十分之一,其實在過去的幾十年內,關中一般使用來自東方的海鹽,東滷池基本上停產了,由於現在的產鹽量還是略有不足,郭宋便決定,再用東滷池來救救急。
陪同郭宋來東滷池視察的,是主管戶部的右司馬張謙逸、戶部司郎中李延貴以及鹽鐵署令謝懷恩,還有奉先縣的縣令和縣丞等等一班官員。
東滷池佔地數千畝,波光粼粼,岸邊蘆葦叢生,水鳥眾多,郭宋有些奇怪問道:“既然叫做滷池,那應該是鹽水湖才對,怎麼還水生植物和鳥類?”
奉先縣縣令趙鈞躬身道:“啟稟殿下,東滷池的鹽水已經被多次煮過,現在含鹽量已經不高,可以生存一些植物和水鳥了。”
郭宋眉頭一皺,“既然如此,那東滷池不就廢了嗎?還有什麼利用價值?”
旁邊鹽鐵署令謝懷恩道:“殿下有所不知,東滷池的水早就淡了,現在產鹽主要是井鹽,打一口井下去,會遇到鹽層,然後灌入池水,等井水變成鹽度很高的滷水後,再抽出來煮鹽。”
“那這樣的話,一斗鹽的本錢是多少?”
“不多,一斗鹽的本錢最多二十文。”
“有那麼低嗎?”郭宋有些不信。
旁邊李延貴解釋道:“殿下,開採鹽的本錢確實不高,關鍵是運費,像我們從西海鹽湖開採食鹽,每斗的本錢不過幾文錢,但運到長安,本錢就增加到三十文了,鹽州的鹽也是運費貴,運到長安每鬥本錢是二十文,奉先這邊運費低,但開採稍微麻煩,還要打井、煮鹽,只是運輸上便宜,但由於開採煮鹽稍貴,最後本錢和鹽州一樣,每鬥二十文左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