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百章 鐵甲

熱門小說推薦

<!--go-->

明軍尚紅,故明軍軍士皆穿胖襖,其制:“長齊膝,窄袖,內實以棉花”,顏色所為紅,所以又稱“紅胖襖”。在臨戰之時,邊軍士兵還會再穿鐵甲。

而明軍騎士多穿對襟,以便乘馬。作戰用兜鍪,多用銅鐵製造,很少用皮革。將官所穿鎧甲,也以銅鐵為之,甲片的形狀,多為“山”字紋,製作精密,穿著輕便。兵士則穿鎖字甲,在腰部以下,還配有鐵網裙和網褲,足穿鐵網靴。

劉君韜在腦海裡不斷回想著自己對明軍鎧甲的記憶,考慮到現在魚山集的實際情況,對於劉君韜來說,最好的鎧甲並不是最堅固、華麗的,而是最經濟實用的。

所以,劉君韜最終摒棄了鎖子甲、山文甲等重甲,而選擇用內穿鑲鐵棉甲,外套罩甲的方式來武裝護衛隊青壯,此外還要再加上鐵質面具、鐵盔、護臂、鐵手套、鐵網靴、鐵網裙等配件。

至於罩甲的樣式,劉君韜則是參考了明軍神機營罩甲,都是對襟樣式。

當然,為了向正規明軍靠攏,魚山集護衛隊的鐵甲必定將會是紅色,屆時魚山集護衛隊也將會是一支“赤軍”。

做好決定之後,劉君韜便將鐵甲和棉甲的樣式畫了出來,而後便來到了兵仗局。

此時,兵仗局內人聲鼎沸,張白圭正帶著手下的將近兩百號工匠忙碌著。

劉君韜拉著張白圭走到悶熱的鐵爐旁邊,然後將自己畫出的鎧甲樣式拿了出來,說道:“張師傅,護衛隊鎧甲還是按照這個樣式來打造吧!”

張白圭看了一下,便笑著說道:“好!這個樣式好!這可比打造重甲省事多了!”

說完,張白圭便帶著劉君韜來到了兵仗局的會客室說道:“君韜,這鑲鐵棉甲比較好打造,內部不需要附小鐵片,只用大片的鐵片鑲嵌在棉花內即可,省工省力又省時間。這種綿甲的做法在書中就有記載:綿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縫如夾襖,兩臂過肩五寸,下長掩膝,粗線逐行橫直。縫緊入水,浸透取起,鋪地,用錘敲實,以不胖脹為度。曬乾收用,見雨不重,黴鬒不盡,火器不能大傷。再用咱們兵仗局出產的精鋼打製成大片的鋼片鑲嵌其中,這樣的棉甲肯定防護力十足!”

“再說這罩甲,官軍裝備的罩甲我見過,有兩種,分為鐵質的和布面的。鐵質的罩甲可以是山紋甲,也可以是魚鱗等各種甲片。而布面的罩甲嚴格來說不算是盔甲,只是外套,屬於戎裝性質。”

張白圭說到這裡看了看劉君韜畫出來的圖樣,笑著說道:“我看君韜畫的這個罩甲樣式,和官軍裝備的鐵質罩甲都不太一樣,應該是類似兩檔甲的樣式,直接用兩塊大鋼片打製成形,而後分前甲和後甲,用皮質繩索相連,可謂是精良啊!”

“至於其餘的鐵質面具、護臂、鐵手套、鐵網靴、鐵網裙等配件,這些都好說,並沒有什麼難度,頂多是費些功夫罷了。”

“還有,君韜畫的這個鐵盔並不是官軍常見的樣式吧?”

“哈哈,張師傅好眼力,這是京營裝備的八瓣帽兒鐵尖盔。這種鐵盔外沿較闊,比起鳳翅盔等鐵盔來,抵擋弓箭的效果更好。軍士作戰統一使用這種頭盔,近戰時,各隊的刀盾手可以防護敵人的近射,也能很好的護住頭部。”

張白圭聞言不由眼前一亮,心中暗歎:“還是君韜見多識廣啊,竟然還知道京營精銳裝備的鐵盔樣式!”

而劉君韜聽了張白圭的一番話,心中也是大喜,看來這段時間以來,張白圭是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研發鐵甲上面了,現在可以說是一個鎧甲專家了!

於是,劉君韜便說道:“張師傅,既然現在護衛隊的鐵甲樣式都定下來了,那兵仗局可有什麼困難?”

張白圭聞言不由皺起了眉頭,說道:“困難肯定是有的,現在主要的困難就是兩點!”

“哪兩點?”

“第一:就是鋼製罩甲的打造問題,直接打造兩大塊鋼片十分不易,不但需要工匠技藝精湛,而且還需要極大的精力,才能一次成型,否則就會出現廢品。”

“第二:就是產量問題,現在我兵仗局雖然有將近兩百名工匠,可是能夠抽調出來打造鎧甲的人手,只有三十多人!就算是每人每月打造三副鎧甲,一個月下來也只能出產一百副鎧甲,這還是棉甲、罩甲都算在其中了!”

劉君韜一聽頓時有些洩氣,現在不算即將整訓的新徵召青壯和俘虜,將近三千人馬,就算魚山集護衛隊的兩千七、八百人,想要全部披甲也要等上兩年多的時間!

“可是,我有兩年的時間嗎?”

其實,就算是劉君韜願意等上兩年的時間,除非這兩年內魚山集護衛隊不再擴編,否則兵仗局的產量永遠也追不上護衛隊擴充的速度!

“看來只有慢慢來了!”

此時,劉君韜心中開始考慮研製衝床了,如果將來兵仗局能夠“用機械生產機械”,那各種兵備的產量將會極速增長。

想到這裡,劉君韜便說道:“張師傅,產量低沒關係,慢慢生產就好,將來兵仗局的產量會上去的。至於人手的問題,只能繼續在各地招募了。”

張白圭也是點了點頭,說道:“也只能如此了。”

說到這裡,張白圭又想起什麼,說道:“對了君韜,我覺兵仗局打造的鎧甲數量不多,將來估計只能優先裝備給各級將領了。還有你,我親自給你打造一副鎧甲出來!”

劉君韜也是點了點頭,說道:“哈哈,好!此外,所有鎧甲都要是紅色的,看著威風!”

倒不是劉君韜不在意普通護衛隊青壯的生命安全,而是在對戰中,將領的生與死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優先保護。

此時劉君韜和張白圭商議定了鎧甲的事情,劉君韜便將話題引到了碗口銃的研發上面。

其實對於火銃來說,劉君韜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見識和知識,將明末時期的鳥銃、迅雷銃、密魯銃等“神器”畫出來。

而且,此時大明的工藝水平其實和明末時期相差不多,甚至因為是治世的原因,某些方面還要先進一些。

但是,對於兵仗局這些從來沒打造過火銃的工匠來說,直接讓他們打造鳥銃、迅雷銃、密魯銃等“神器”有些強人所難,畢竟這些工匠沒有這樣的經驗和技術。

所以,劉君韜還是決定先從仿製碗口銃入手,先讓兵仗局的工匠們練練手,積累一下經驗再說。

劉君韜笑著說道:“張師傅,那杆碗口銃交給兵仗局已經有段時間了,怎麼樣?現在兵仗局研究透了嗎?”

張白圭沉聲說道:“我正要和你說這件事情,那碗口銃的仿製有進展了,但是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