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又收回視線,表情帶著恰如其分的恭敬,心裡卻因為過分灼熱的視線和那雙熟悉的眼睛確認了上首之人的身份。
新帝終於開口,聲音還帶著少年人的清亮,卻不知為何夾雜著低啞,“英雄出少年,左相的兒子與師侄都是極好的。”
左相眼裡驚訝一閃而過,新帝一向冰冷且喜怒無常,如此溫和的誇獎是前所未見的,不過他了解新帝的性情,過分推脫反而會讓上首之人不喜,於是只笑著接了話,“犬子和師侄都還需成長。”
新帝點頭,夾了一筷子菜放進自己的碟子裡,慢條斯理的吃了起來,其餘三人見狀也提起筷子開吃。
*
自左相府拜訪之後,一晃又是三天,來甯家或祝賀或打探訊息的人群終於消停了一些,裴禹也得為入士做準備了。
尋常人想要當官,必須經過科舉考試,一步步從鄉試到殿試,只有其中最為驚才絕豔之人才能在殿試上由皇帝考校。
然而深山書院之人卻不同,從慶朝的第三任顓頊帝開始,便定下一個規矩:深山書院入士弟子只需參加殿試,由百官評判,皇帝做最終決斷其擔任何職。
這項規矩也是民之所向,沒有一個學子反對,因為自上一朝代起,只要大考時有深山書院的入士弟子,那麼狀元必定落在此人手裡,無一例外。
也是因此,每當傳出深山書院有弟子下山入士之時,很多才華斐然的弟子寧願再等三年也不願意成為陪襯,讓朝廷很是無奈,只能頒佈這一項類似開後門的規矩。
卻沒想到這一規矩頒佈之後,沒有任何學生不滿,反而都是歡欣鼓舞,一派祥和。其實想想也很容易理解,不論深山書院的弟子是否能夠高中狀元,會在狀元、榜眼、探花這三鼎甲中佔一席之位卻是肯定的,到時候的官位也就佔了一個,三個名額變成兩個,誰願意?
殿試毫無疑問順利透過,且因為新帝對其評價甚高的緣故,直接點為了戶部侍郎,正四品官員,很多官員汲汲一生也無法爬到的位置讓他初來便得到了,不可謂不讓人眼紅,只是卻也無人能夠指摘什麼,畢竟深山書院的弟子入士便是從四品開始是極為正常之事,現在的左相,當時也是從正四品開始。
不論各人心理有著什麼思量,只一點所有人都知道,有右相為父左相師叔還被皇上極為賞識的甯翰軒,會要一飛沖天了。
57.病嬌皇子X病弱嫡子13
今日是裴禹第一次上朝, 一早就被身邊的小廝叫醒, 穿朝服用早點,最後還在老太太那說了會話又被甯宏方提點了一番才跟著甯宏方出門。
天還暗沉沉的,裴禹坐在馬車裡聽著甯宏方的話, “今日早朝後定有許多同僚與你言談, 其中武將一派可能會與你有些為難,你且端正自身, 不用與他們計較。”
裴禹點頭,下山前他便將都城的形勢摸了個大概,文官分兩派,以甯宏方為首的右相一派以及以他的師叔唐德遠為首的左相一派, 武官卻是極為團結, 基本沒有摩擦,自然也並未有派系,然文官武官自古難和, 是以每當有衝突時, 文官兩派系便會凝成一氣, 與武官對立,這樣看來,朝中還是文官勢大。
“我知你與左相家的唐澤勳關係親近, 你也知朝中形式, 以後最好少一些接觸,派系模糊在朝中是大忌。”
“佑安是兒子師兄,在師門內很是照顧兒子, 豈有一出師門便疏遠的道理,且師門有訓,不論何時同窗弟子都須得相互扶持,父親這一要求恕兒子不能答應。”裴禹看向近在眼前的宮門,回答道。
甯宏方對他的拒絕早有準備,於是只點頭道,“為父相信你能把握分寸。”說完便掀開簾子,率先下了馬車。
早朝一般沒有什麼大事便只是走個形式,今日便是這樣,以左相和右相為首的兩人彙報了一番瑣事,便下了朝。
裴禹剛跟著甯宏方走出金鑾殿,就見一面白無須的中年太監走了過來,在眾多官員駐足想要看看皇帝身邊的心腹大太監是來找左相還是右相時,那位卻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叫住了裴禹,且語氣十分恭敬,“甯侍郎,皇上有請您到御書房一敘。”
聞言,有序退朝的官員們視線都若有若無的落在裴禹以及他身前的太監身上,心裡對裴禹的忌憚更上一層,沒想到這小侍郎剛一下朝便被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攔住,語氣還頗為恭敬,一時心思活絡的幾名官員已經想到了五日後甯夫人舉辦的賞花宴,必要在那天讓自己的女兒/妹妹/嫂嫂好好和甯家打好關係才是。
不論別人心裡有怎樣的打算,裴禹只是淡笑著謝過來傳他的公公,與甯宏方打了個招呼便跟在來人的身後離開。
一路上,帶路的大太監都十分溫和好說話,為了不讓他無聊,在路過各個宮殿時還會介紹一番,甚至在見到裴禹額角冒出薄汗時,詢問是否覺得疲累需不需要抬軟轎來接。
裴禹連忙搖頭,皇宮裡能夠乘轎子的都是些什麼人?他今天坐上軟轎,明日不顧尊卑的名聲便會傳遍都城,他還要不要混了?
“下官只是天生體虛,所以比別人更愛冒汗而已,勞公公擔憂了。”
其實公公也想到了這些,只是甯大人到底身份特殊,所以他才提出來,也不算貿然,因為他有辦法不讓這件事傳出一絲一毫,可是如甯大人所想,萬事謹慎一些總是沒錯的。
於是,帶路的公公便也不再多說,而是放慢了些腳步配合著裴禹的步伐,這樣一來,等走到御書房時,已經過了小半個時辰。
“甯侍郎,請。”
裴禹向帶路的公公點了點頭,輕聲謝過後便跨過門檻進了御書房。
一道明黃的身影立於一副山河畫像之前,見他進來後才轉過頭。
裴禹垂首,準備行禮就被三步並做兩步走來的年輕皇帝扶住了胳膊,“你我之間不必行禮。”
裴禹明白新帝此舉到底是有什麼用意,他確實救他一命,可是在那般情況下,他也僅僅只是將他帶走罷了,他實在不認為就因此會讓新帝對他感恩戴德,不顧尊卑。
“請問皇上叫微臣來御書房是為何事?”
裴禹低著頭,顓頊承除了感受到他的疏離以外,只能看見他被薄汗浸溼的額髮。
他一甩衣袖,怒道:“元福!”
剛剛領路的大太監連忙進了書房,跪拜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