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天子引荀彧入殿,促膝而坐。荀彧侃侃而談,為天子分析當前的形勢。
如果承認孫策並非梁冀、何進那樣的無知之輩,那他與天子之間最大的分歧其實就是治道之爭。簡而言之,就是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禮法之爭。
孟子、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目標也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實現王道,區別在於實現手段。孟子希望王者施仁政,行王道,以德為先,德正則合乎禮。荀子希望王者先行霸道,再行王道,先講禮,再講德。
就這兩者而言,孟子更理想化,荀子則更務實一些。正因為如此,孟子游說諸王都沒能成功,荀子雖然自己沒能有實踐的機會,但他的兩個弟子卻分別得到了秦王的賞識,一個從實踐上,一個從理論上,為秦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這也說明,由孟子而荀子是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的,荀子對儒學的發展並非無中生有,而是順應了形勢,既保留了孔孟的仁義為經,又強化了禮法從權,是一種進步,而非退步。
對於當前的形勢來說,荀子的禮法也比孟子的仁政更切乎實際,尤其是對天子而言。
天子是君,孫策是臣,既定身份的不同讓天子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對孫策來說則多了一個無形的限制。不管他是有高遠的目標,還是顧忌到將來君臣相處,他都不能肆無忌憚的亂來,以免落人話柄,將來被人效仿,危及自己的地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