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虞翻向孫策彙報了盛憲的建議,孫策才知道王充這位漢代思想家也是會稽人,而且就是上虞人,與虞翻家鄰縣。
《論衡》後世被冠以唯物主義的頭銜,如雷灌耳,但王充這個人卻遠不如作品有名。在這個時代更是名聲不彰,除了本地人,知之甚少。孫策原本不太清楚這其中的原因,他聽說過這部書,但沒有讀過,更談不上研究。聽虞翻介紹,才知道《論衡》是一部離經叛道的書,其中有很多對儒門、儒學的反思,比如反對厚葬,反對讖緯,更嚴重的是他反孔子。
嚴格的說,王充不是反孔子,而是反對神化孔子。漢代讖緯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神化孔子,孔子不僅是聖人,還是神,比如說孔子當泗水之葬,泗水為之卻流。王充反對這樣的風氣,他力圖剝去孔子身上的神性,將他還原成一個人。
這顯然與儒門越演越烈的社會風氣背道而馳,所以王充的學術不僅無法傳播到中原,就連本地人對此都不以為然,知道的人不少,但贊同的人不多,雖然他們都知道王充的很多論述很有說服力,但非聖這點瑕疵足可以將所有的優點抵消。
盛憲在這個時候提出傳寫《論衡》,很大程度上是意氣之爭,要與吳郡學者爭鋒,但有一個背景也不可忽視。孫策本人就喜歡以事實反駁空談,而且他對儒家經典的評價也不高,在某種程度上和王充的學術觀點有契合之處。某種意義上,這是盛憲在思想上向孫策積極靠攏的表現,雖然盛憲本人未必意識到,意識到了也未必肯承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