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99章 南北通途

熱門小說推薦

<!--go-->

辛獻懷著一個夢想,急急忙忙地趕回縣城。他回到辦公室,立即讓秘書通知好幾個單位負責人到辦公室開會。大約半小時後,這些負責人都到齊了。這些單位負責人坐在辛獻辦公室,氣氛顯得有些緊張和侷促,大家憑直覺,辛獻這麼久在農村、農民中間駐點,肯定又有大動作了。

辛獻似乎看出了大家的感覺,便乾咳了三聲,作了一個簡單的開場白:“同志們,今天讓大家來,就是要與大家商量事關民生的大事的。”

說到民生大事,開會的許多人開始來了精神,眼睛盯著辛獻。在他們看來,凡是辛獻親自部署的大事,都是直接與農民相關的、緊迫的事情。這會兒,辛獻又會部署什麼大事呢?

辛獻離開坐位,到書架上取下一份檔案,那是一份中央關於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的檔案。大家看了檔案,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是不是要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啊?”

辛獻顯然聽見了議論,他拍了一下桌子,顯得有些生氣。辦公室裡立即安靜了起來。

“作為一縣的最高官員,我覺得有必要跟你們多說幾句,”辛獻說道,“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我們縣從一兩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便已經開始了。而剛才,我還聽見有人在議論是不是要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看來,有些單位負責人確實是遠遠落後了,連群眾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需要我們及時跟進哪些工作都不知道?!”

會場上的人開始低頭,生怕辛獻銳利的眼光掃到自己。

辛獻繼續說道:“現在的農村和農民,搞起了很多新鮮的花樣,連我這縣委高官都得向他們學習了。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農村已經逐步形成了蔬菜生產基地、肉雞肉豬和塘魚養殖基地、果樹種植基地等等許許多多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我們作為縣政府,如果不及時跟進農村的發展和農民解決溫飽的熱情,如果不能及時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我們就將愧對我們的父老鄉親。”

會場的人鴉雀無聲,誰也不敢出聲。倒不是害怕說錯話捱罵,而是他們壓根兒就不知道辛獻發現了什麼問題,當前要解決哪些問題。因為不知道,所以只好假裝穩重,端坐著等待辛獻繼續安排事務。

辛獻也看出了會場的尷尬,為了緩和氣氛,他便講述了小山村農民從外省人到當地收購辣椒一事受到啟發,掀起冬種辣椒等蔬菜的熱潮,並逐漸形成生產基地。

講完後,辛獻笑著問大家,就這樣一件事,大家悟出什麼道理了沒有?

看見在座的人一直搖頭,辛獻耐心地說:“作為縣裡部門的負責人,就必須根據農民和農村的現狀,比他們想多一步,想遠一點。否則,我們豈不成了群眾的尾巴?如果是這樣,我們豈不成了誤國誤民的罪人?”

其中一個負責人興奮地脫口而出:“該不會是讓我們幫農民賣菜吧?”話音剛落,滿堂大笑起來。

辛獻也跟著大笑,然後又止住笑容,嚴肅地說:“對,我們就是要幫助農民賣菜,不但賣菜,還要幫忙賣肉,賣水果。”

開會的人開始面面相覷起來,有的人低聲說道,那麼我們都不用幹別的活了。

辛獻又哈哈大笑起來,說道:“虧你們還是比百姓更有文化的官員。我說的幫忙,不是要你們直接去幫忙,而是要透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讓農民順利地賣掉他們生產的大量農產品,從而達到溫飽和致富的目的。”

說完,辛獻部署了三個任務:第一,儘快鼓勵農民進入商品流通領域,成立縣、公社、村莊三級南菜北運流通組織。第二,象小山村這樣的山裡的村莊,沒有大路,平時運輸都靠人力肩挑膀扛,要儘快發動農民在農閒的時候開闢一條大路。第三,由縣委牽頭,積極主動與上級溝通聯絡,建立全縣農產品外銷的渠道。

此後的一段時間,臨江縣又成了南粵大地各大新聞媒體,包括報紙、廣播電臺關注的焦點。

縣裡成立南菜北運流通組織後,原先經濟基礎較好的李非、林前等人,紛紛購買了農用拖車,準備參與運輸,並且僱請了司機,準備從運輸業中賺取一筆錢。縣、公社、村莊,一大批農民,有的購買了三輪機動車,有的購買了農用貨車,一時間,全縣湧現了許多參與運輸業的購銷販運隊伍。山區呈現出一片外向型的勃勃生機。

通往小山村的公路建設也擺上了日程,由於與小山村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參與了公路建設。琴奶奶、琴父、琴母,還有琴桂、琴鵬父子,許許多多的村民,都扛著鋤頭,拿著鐵鍬,日夜不停地開鑿公路。連建材廠的許多專業工人,也都在琴美的帶領下,參與到了公路建設中來。一條彎曲而又寬闊的公路,正將小山村與城鎮緊密地聯結起來。

辛獻打電話給地委高官鍾貴,述說了山區農民建立農產品商品基地,急需解決運輸和外銷問題的請求。鍾貴十分讚賞辛獻的想法,說道:“你們能想到這些,確實不簡單呀,山區與外界的聯絡,你們首先做到心通,則路通啊。農產品的南北通途,首先就是心靈的通途。可喜可賀的是,你們已經做到了。”

鍾貴放下電話後,覺得南菜北運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絕不應該僅僅是臨江縣一縣的事,而應該是南粵大地全省的事。他撥通了南粵大地高官的電話……

不久,一個從臨江縣首先發動的,而由南粵大地牽頭的省、地委、縣三級更大的南菜北運流通組織建立了。

當一個豐收季節到來的時候,一輛輛車,一排排車隊,將小山村的蔬菜、雞、豬、魚、水果,從村子裡直接運往縣城,又馬不停蹄地運往省城。而省城則有火車、汽車,甚至飛機運往北方。

琴父、琴桂等人高興得整日地逢人便誇讚辛獻說:“現在有父母官,真正是替我們農民著想的父母官呀!以前靠人力運輸,運得很少,現在靠汽車運輸,一車東西相當於百人的肩膀呀!哈哈!”

省城的報紙,又刊登了臨江縣的新聞,不過這次的主角是小山村。報紙在頭版刊登了琴父的照片,旁邊是新聞標題《南北通途:小山村裡的大買賣》。新聞寫道:

兩年來,臨江縣小山村繼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基本經營制度,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林牧副漁等創匯農業,建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商品生產基地。這些商品生產基地的建立,使山區經濟發展速度普遍加快。小山村是商品生產基地開發和建設較早的山區村莊之一。臨江縣及時跟進農村發展形勢,結合自身傳統農業生產形成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形成一定規模的區域化、專業化商品生產基地和外銷組織。臨江縣有五十多支運輸車隊,每年北運蔬菜二萬多噸,銷往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蔬菜品種也從以前單一的辣椒,增加了苦瓜、玉豆、梅菜等品種。今年,該縣小山村,僅僅一村,蔬菜複種面積數千畝。……百鍍一下“追夢華章爪書屋”最新章節第一時間免費閱讀。

<!--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