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7章 世界水利奇蹟

熱門小說推薦

<!--go-->

琴音糾結於錄取結果的那些日子,渡槽工地的建設也進入了尾聲。十八公里的渡槽魏魏聳立在大江南岸、大山之上。一個個雄偉壯觀的拱跨,挺舉著巨大綿長的槽體,跨過丘陵,跨過河流湖泊,直抵苦旱少水的高亢山區。

在試通水的那天,周圍十里八鄉的百姓興高采烈地聚集到渡槽工地。一時間,工地上花海人潮,水洩不通。山裡人前所未有的那個高興勁,竟然讓附近幾個公社萬村空巷,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地往工地上趕來。

參加渡槽建設的民工們,一萬多人,穿著破爛的衣服,趟著滿身的泥沙和混水,一個個臉上黑幽幽的樣子,正在有序集結,準備參加通水儀式。專程從地委趕來的鐘貴,還有辛獻、於安等人坐在臨時用木頭和紅布搭成的主席臺上,注視著臺下站立的萬人方隊,不時遠眺,看著源源不斷趕來的村民群眾。

在建設渡槽的這一年多里,面對缺衣少吃的極端困難,那一萬多名民工,沒有一個選擇半路放棄或者退出的。他們越戰越勇,喊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口號和豪邁情懷,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用鐵錘、鋼釺,打造出一座氣勢磅礴的水利工程。

此時,鍾貴現場交給辛獻一封賀信。辛獻開啟地委鍾貴簽發的賀信。賀信上說,山區兒女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埋頭苦幹,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百姓子孫謀福利,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換取山區的幸福未來,這擔當,這氣魄值得千千萬萬的後人來敬仰和學習。

琴音拉著琴奶奶、琴母,跟著小山村的行人,也一起往工地趕。路上的行人,有的扛著自家的燒豬,有的提著雞蛋,有的攜手並肩扯著布匹,有的扛著自制的旗幟。他們的目的就是到工地去,親眼看看缺水的高山,流進來的第一池水,見證一個告別用水難題的歷史性時刻。

夏季的早上,太陽一樣熱辣辣的。工地的大片開闊地上,四面八方的人越聚越多,直至人滿為患。田埂上,溝渠裡,山坡上,到處都是濟濟的人頭,到處都是期盼的目光。

琴音拉著琴奶奶、琴母,在靠近主席臺和方隊的一處地方,佔得一席之地。大家都翹首以待,交頭接耳地議論著,說著,笑著,追逐打鬧著,只等待儀式的開始。

渡槽的通水儀式開始了。辛獻透過簡易工棚的架子上的大喇叭,宣佈通水儀式的開始,龐大的人群漸漸安靜了下來。

辛獻望了一眼蔚藍蒼天,又看了看聚集如潮的天下蒼生,用雄渾而又近乎哽咽的語氣,介紹了渡槽建設的基本情況。

這座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渡槽,總造價僅為五百萬元人民幣。工程包括槽前引渠、前後穿山涵洞和砌石渠,總長十八公里。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在缺少工程機械的情況下,大部分由肩挑人扛、鋼釺鐵錘、人力車等土辦法完成。辛獻說,周邊公社共一萬多名民工,在延綿十八公里的工地上,餐風宿露,靠著艱苦奮鬥的精神,終於建成了這一水利奇蹟。無論是規模還是長度,在世界上都雄居第一。這,是當時世界級的奇蹟,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奇蹟!

讀者朋友要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這樣的造價應該算是相當低廉了。而造價低廉的主要原因,是過一萬多名民工建設者及當地、沿途村民的無私奉獻。

琴音躲在萬千群眾之中,靜靜地聽著主席臺上傳來的聲音,品嚐著身邊一些村民的哽咽聲音,內心世界充滿陽光和希望,她覺得自己像站在時間浪尖上的弄潮兒,正在凝固的時間裡,感受著山區結束苦旱的這一歷史時刻。

之後,一個勞動模範上臺介紹自己的事蹟。琴音一看,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痩子!”

沒錯,是痩子!他回顧了自己為了管好炸藥而戒菸的事蹟,還說:“大家還記得那個戰地琴知音嗎?正是她,像知音一樣的鼓勵了我,讓我時刻銘記自己的職責,時刻激勵著自己堅持到底,直至今天我站在了這裡。”

繼痩子之後,出場發言的好幾個人,都深情地回憶當初的廣播,當初的戰地琴知音。有的甚至說,如果沒有當初的廣播和戰地琴知音的鼓勵,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夠堅持到今天。

琴音聽著痩子等人的發言,眼前又浮現了當初自己在渡槽工地的戰鬥歲月,思緒萬千。那時候,很窮,很苦,但很有激情,每天起早貪黑地報道工地上的先進事蹟,卻也不覺得累,反而十分快樂。琴音聽著,聽著,滿眼淚水。

坐在主席臺上的辛獻聽著痩子們的發言,腦海裡也浮現當初琴音在工地廣播的景象。甭說一般的民工,就是他這種縣裡的高官,也一樣喜歡聽琴音的廣播,一樣在內心深處受到過激勵。想到這裡,辛獻扯了扯坐在旁邊的於安,湊近於安的耳朵說:“琴音最近怎樣了?”於安搖了搖頭:“我也不知道。”辛獻狡黠地一笑:“你和琴美走得那麼近,可不能連人家姐姐的近況都一無所知啊。”於安也笑了笑。

發言環節完畢後,辛獻走到主席臺中央,站在那個大喇叭前,滿懷深情地回憶了工地建設的艱苦卓絕的歲月。末了,他對著眼前的萬千群眾說:“這座世界奇蹟的水利工程,飽含著黨員、團員,還有千百萬群眾以及工地一萬多名民工的汗水和血淚。剛才大家提到的,曾經給工地萬名建設者帶來戰地知音般感受的琴音姑娘,雖然後來因為勞累過度離開了工地,但是,今天這樣的歷史時刻,估計她也一定在默默地關注著這座世界奇蹟水利工程的建成吧?假如她真的在現場,我希望她能夠上來,給我們現場的幹部、民工和群眾,再一次展示她知音般的聲音。大家說行嗎?”

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琴音聽見辛獻提到了自己,不由自主地低頭,琴奶奶和琴母卻高興得像孩子一樣笑,一樣跳,她們都推著琴音往前。周邊村民知道琴音在現場,也紛紛簇擁著琴音往主席臺上走去。

辛獻、於安等主席臺上的人,見一小簇人簇擁著往主席臺過來,知道那肯定是琴音無疑,都靜靜地等待著她。

琴音走上了主席臺,引起萬名民工方隊的熱烈歡呼。一萬多人的幾個方隊,齊聲高喊著“戰地琴知音”、“戰地琴知音”的口號。直到琴音走到大喇叭前,大聲地喊了一句“謝謝大家”,現場才漸漸平靜下來。

琴音說:“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在這座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蹟面前,我只是做了十分渺小的、本應該做的一件小事,沒想到事情過去了那麼久,還被大家提起,我這心裡呀,暖和暖和的!如果山區的建設需要我,我還會像當初那樣,儘量做好大家的知音。”

琴音簡短的即興發言,在工地裡引來掌聲雷動,經久不息。發言完畢,琴音還大方地向主席臺鞠躬,向民工方隊鞠躬,向現場群眾鞠躬。

鍾貴、辛獻、於安等人,以及人民代表琴父,還有民工代表痩子等人,走到主席臺一側,那裡正是十八公里渡槽的末端,他們一起移開堵在渡槽出口的一塊大木板,洶湧的水流隨即噴出……

多少代高亢山區人民的水利夢,夢圓於此時。多少穿著破爛的民工、村民,不顧一切似的奔跑著,捧起這裡的水,灑向歡樂的人群……百鍍一下“追夢華章爪書屋”最新章節第一時間免費閱讀。

<!--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