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B178樣品的微米級加工,由專案組第一實驗員楊定天主操作,他的動手能力最強。
湯元打第一輔助位,他負責監控實時資料、調整裝置引數,與楊定天充分聯動。
其餘人員做好接應準備,沈奇把控全域性。
嗡嗡嗡,裝置啟動,一場微米尺度的技術攻堅戰上演。
“關閉氣體保護。”湯元熟練操作各種裝置,為主操作師楊定天保駕護航。
“B178-1開始加工,啟動FIB。”楊定天透過電子顯微鏡全神貫注盯著樣品。
實驗室裡只聽見楊定天和湯元之間的交流聲,語句短促。
這種實驗至少要兩個人同時操作,每一個關鍵實驗步驟,一人報出欲操作的程式細節,另一人迴應一句以作確認。
即便這些先進裝置有防錯設定,但在AI沒有普及之前,直接操作裝置的是人。
只要是人就有可能犯錯誤,所以需要互相提醒監督。
聚焦離子束在B178-1鈰鎵銅金屬塑膠樣品表面進行刻蝕,這是非常精細的技術活兒,被加工的樣品直徑只有100微米出頭。
加工環境中,溫度以每分鐘20攝氏度的上升速率,快速來到120度。
“溫度120攝氏度。”
“溫度120攝氏度。”
楊定天、湯元先後報數。
沈奇做出重要指揮:“保持這個溫度,進入充型階段。”
金屬塑膠在室溫下具備金屬的強度,加熱之後在過冷液相區具有良好的充型能力,這是常規晶相材料無法做到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