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上一章,我在書裡寫到聊齋志異中考城隍中的句子: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作惡,雖惡不罰。
結果這句子引來了大家的討論,並且還延伸出了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什麼的。要知道,我只讓張桐用了這個句子的後半句,有心作惡和無心作惡而已。
當然,很多人批判這句話是否正確,是否應該論跡不論心來做善事什麼的。我只能說,這個句子需要結合它本來的全文來看啊。
這段有心為善無心作惡是出自聊齋考城隍裡面。裡面閻王和關二爺因為某地的城隍空缺了,所以設下考核。讓已經死了的人來考核,看看誰能繼承神位。
城隍的職能是斷定一個人在生前做事的善惡。然後稟報到地府,讓地府考慮這個人死後輪迴該當畜生還是該當人。本來這些故事和這些話就是魔幻現實主義,不能單純的看一句話就斷定這句話是好是壞。
當然,以現代漢語和現在的社會結構來說,善有善報是必然的。比如鼓勵富人捐款有獎勵,比如捐款給慈善基金會可以免稅什麼的。我們應該支援這些舉措,哪怕只是為了免稅而捐款也是好的。
當然,我們需要抵制為了免稅而出現的虛假捐款或者同類的事情。比如說富商a為了免稅自己弄了個慈善基金會b,然後a把錢捐到b手上,a免稅了,但是b其實也是a的財產。實際上a什麼都沒做。雖然b有的時候也會做一點善事,但是卻完全和社會與國家給它的優惠不成正比。實際上富商a依靠b更加肆無忌憚的吞噬了社會資源,雖然打著慈善家的名義,但是實際上他獲得的回報遠遠高於他應得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