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看趙天明那認真、嚴肅的表情,洪鑑真也懷疑了。
他走過去,那是一尊明朝的釉裡紅瓷器。在水下考古發現,海撈瓷中,最多的就是明朝的瓷器,然後才是宋、元、清。
釉裡紅瓷器始於元代,興於明初,成熟於永宣,精於清初。
據傳,釉裡紅瓷器的創造發明還緣於一次偶然的巧合,說是元代銅匠圍著粘有銅屑的圍裙,到窯廠找繪製瓷器的藝匠聊天時,把銅屑抖落在成型瓷器未乾的坯面上了。
因銅屑粉末顆粒細微,難以肉眼觀察得到,所以蘸釉水時也未被工匠發現和處理,後入窯經一千三百多度高溫燒製青花瓷的同時,粘了銅屑器皿部位也還原氣氛燒製成帶有暈散的紅色。
幸運的是這種銅元素要還原成紅色的溫度要求幾乎與青花一致,經追究,發現這種紅色即為銅匠圍裙上的銅屑所致,就這樣,一種釉下彩瓷器的新品種——“青花釉裡紅”就這樣問世了。
眼前的這尊釉裡紅瓷器,是他親自從海底打撈現場帶回來的,然後做了各種保養處理,最後老局長親手擺在這裡。
它因為是明朝永宣年代的物件,顯得特別珍貴。
瞭解釉裡紅的人都知道,明代釉裡紅技術上的改進完成於永樂和宣德兩朝。到永宣時,釉裡紅呈色已嬌豔欲滴,釉面油潤晶瑩,紋飾繪畫趨向簡約和靈動,達到了釉裡紅製作的巔峰。
也正是那樣,才得到老局長的重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