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第四百六十四章畫冊(第1/1頁)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不肯輕易把“文正”諡號賜給大臣的,可以說是極端“吝嗇”。
唐朝時“文貞”是評價大臣最高等級的諡號,近三百年時間,只有五個人能得到這個諡號,魏徵是第一個。
宋朝共有九人得到“文正”諡號,其中包括范仲淹、司馬光等人。相對於其極度繁榮的文化盛世,也是少得可憐。
明朝文官集團那麼強大,最後也只有四個人得到“文正”諡號。
反倒是元朝,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也有四人獲封。
清朝則有八人,不過那是從乾隆時期才開始的,基本都是給歸順清廷的漢人,而且幾乎都要進翰林院,做過帝師。
所以,在後世看來,諡號未必就是最公正的歷史評價,但也表明了在當時,他們極受皇帝恩寵、受大臣擁戴、聲望極高。
像清朝,獲賜諡號的人中,現在叫的出名的也就曾國藩、孫家鼐、李鴻藻。
而攪動晚清風雲的李鴻章,得到的諡號是“文忠”,比文正低了一級。
“說起來,晚清還有一個叫李鴻賓的人,也是大官。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自己氣數盡了,找幾個名字寓意好的人來坐鎮,以為這樣就能鴻運當頭?”
有人調笑道。
“那如果現在拍下來,轉手出去豈不是賺上一筆?”許多人瞭解一番,開始蠢蠢欲動。
“你以為那麼好轉手出去啊?李鴻藻也只是受部分人推崇而已,哪裡那麼容易賣出去?基本只有那種真正學識淵博的文人,才對他有興趣,還要捨得花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