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264章 兵分兩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趙昺記的前世的南水北調工程中曾有報道,說在宋代曾開通襄邑至漢江的漕渠,被專家們成為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最早嘗試,也為當前的南水北調工程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借鑑。且相關專家考察後最終確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此段的走向正與宋代開鑿的漕渠走向基本一致,兩者相距不過百米而已。此時他想起了往事,以為這條線也許可用,便發問道。

“屬下知曉此事,但襄漢漕渠不可用……”江宗傑上前道,並很快從一疊地圖中找出了張地圖,並指點著說明原委,讓陛下知道詳情。

原來早在趙匡胤定都汴京後,為“廣軍儲,實京邑”,解決軍隊吃糧問題,首先疏浚了汴河、蔡河等河流,把漕運視為經濟命脈。當時的汴河,是連線黃河、淮河和長江的主要內河航道,但只能解決長江下游的糧食和物資運輸,而長江中上游和漢江、湘江一帶的糧食物資,必須繞道江淮由運河轉運京都,十分不便。

十餘年後太宗繼位,漕運更加緊張。太平興國三年正月,西京轉運使程能上書,提出自南陽下向口築壩置堰,攔截白河引水北上,越過方城埡口,經石塘、沙河、蔡河、睢水,抵達京師汴京,與南方的湘潭漕渠連貫起來,解決南方糧物北運京師之急需。

趙光義採納程能建議,下詔徵發民工及官兵十萬人,施工月餘,浚渠百餘里,經博望、羅渠、少柘山,抵達方城縣城東西八里溝一帶。然而在方城埡口,由於地勢漸高而水不能至。適逢白河上游連降暴雨,山洪暴發,石堰沖毀,漕渠開挖就此停止,使工程半途而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