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趙昺對於未來如何處理敵佔區的蒙古人十分頭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普遍存在。只是改編鄂州降兵不僅在朝中,就是在軍中也是引起了諸多的反對聲,不信任一直存在,便是當下參戰也是質疑聲不斷,擔心他們的反叛會將整個計劃破壞。好在當下護軍五旅打得十分頑強,這才壓下了質疑聲。
從本心來說,趙昺當然以為最好的敵人就是死人,只有從肉體上消滅才是最放心的。但是他也懂得一味的屠殺並不能解決面臨的問題,你將所有與蒙古有關的人員盡數屠戮,那又由誰來提供稅賦和從事生產;且屠殺雖然能夠起到震懾作用,讓敵人不戰而降。可同樣屠殺也會引起敵軍更為堅決的抵抗,死戰不降,這對於宋軍未必是什麼福音。
而另一方面,大規模的殺俘同樣會讓引發朝中的反對聲。別看那些士人們一個個嚷嚷著殺盡韃虜,並對敵佔區的同族百姓都充滿不信任,可要是真將這些降兵都宰了,他們一定會轉而將矛頭對準自己,什麼殺俘不祥、殘暴不仁、嗜血好殺……等等一連串的帽子都扣在自己的腦袋上。反正他最後是殺、是用皆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趙昺明白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侵略者或是殖民者要能夠成功統治所謂的侵佔之地,最為重要的就是統治者‘得人心’。當然這裡的所謂人心並非所有人的心,就是現代的西方政黨選舉也只是最大程度上動員自己的支持者,能夠取得到中間力量的認可就是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