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658章 知兵知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當我們翻開史書的時候,發現文臣‘知兵’的人很是不少,趙昺也曾有過這樣的考慮,既然文臣能領兵,又便於控制,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但是在實踐中他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知戰陣,能領兵者寥寥無幾。

這當然不是趙昺的臆斷和偏見。因為行朝成立於國破家亡之際,混亂的情況下也顧不得許多,可以說文武齊上陣,如陸秀夫曾在陳宜中出走後主持軍政、文天祥以副相身份在江西組織義勇抗元、陳則翁則是以廣東路轉運使的身份在廣州抗元等等,可以說朝中許多文臣都有領兵的經歷。

但是文臣領兵的結局大多不妙,文天祥被斬於大都,各地的抗元力量逐步被剿滅,若非趙昺穿越而來,陸秀夫便揹著幼帝蹈海殉國,大宋最後一絲餘暉墜於崖山。就這段歷史而言,他以為所謂文臣領兵就不大靠譜。

趙昺以為這失敗的板子也不能都打在這些文臣身上,而是隋唐之後的制度問題,讓文臣知兵失去了成長的環境。宋朝的重文輕武,逐漸發展成文臣領導武將、武將帶領士兵的局面,讓這些讀書人直接指揮士兵上陣衝鋒,也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所以說隋唐之後文臣知兵就是個笑話,而入宋後除了太祖,歷代皇帝也都是隻會紙上談兵,可還要每逢大戰授陣圖,如此軍事指揮制度下就可以想象大宋敗亡其實也不算太冤。但也有人會說,明朝重文輕武比之宋朝更甚,可以稱得上是‘以文馭武’,可知兵的文臣卻層出不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