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393章 不辨不明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第1393章不辨不明

小皇帝的話讓在座的人皆驚訝不已,王應麟和謝枋得自不必言,是當下公認的儒學大家。陳識時與馬端臨皆是官宦世家出身,父兄也是熟讀經史的名儒。即便是倪亮這個粗人也跟著小皇帝當伴讀,又拜應節嚴為師,說不上精通,卻也是粗通經義。

不過各人表現又自不同,倪亮關心的人是能否真的飛上天,大洋的另一邊是什麼樣;陳識時和馬端臨兩個年輕人則對陛下所言的浩渺宇宙和太陽的東昇西落更感興趣,纏著陛下問個不休。而王應麟和謝枋得則陷入沉思,考慮陛下話中深意。

兩人細想之下,朱熹與陸九淵兩人的‘衝突’是有兩次,一次是鵝湖之會,另一次白鹿之會。朱、陸兩人展開激烈的辯論,讓他們間的矛盾公開化。

鵝湖之會發生在淳熙二年春天。時呂祖謙訪朱熹至武夷,二人共同讀周、張、二程書,編輯《近思錄》。後朱熹送呂祖謙至信州鵝湖寺,呂素知朱、陸二人在理學觀點上有分歧,意欲調和統一之,所以約陸九齡、陸九淵來鵝湖一會,共同討論學術問題。陸子壽、陸子靜、劉子澄及江浙諸友皆來會,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鵝湖之會”。

鵝湖之會上,二陸主張“易簡工夫”,是以確認先天心性為前提的。表明先確立“心”本體,以心為一切道德價值根源的觀點,主張由“明心”而擴充套件到讀書問學的,認為千古聖人只是以心相傳,不用傳之文字。朱熹則主張透過問學致知的方法,先博覽而後歸之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