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黑暗中艱難向上爬行了近兩刻鐘,一行人爬上一處平坡,洞內空間變得開闊起來。
腳下的石階變成一片平坦的岩石路面。大家總算可以站穩身子,舒伸一下腰身了。
更讓大家精神為之一振的是,前方不遠處現出一個光點,看來快要到洞口了。
“噓”杜衡示意大家不要出聲。
光點越來越大,洞口越來越近。慢慢地,大家終於看清,幾米遠的前方,現出一個半圓形的,約有一人多高的洞口。
杜衡朝身後的大家壓一壓手,示意大家儘量不要出聲,並且像他那樣將身體重心降低。
逐漸靠近洞口,大家發現,洞口是呈不規則的圓形。它之所以從較遠的洞內看起來呈半圓形,是因為洞口的外側,橫向延伸著一處半米多高的巖體。
杜衡帶領大家弓身來到洞口處的巖體下面,蹲下身來,不敢發出任何聲響。
杜衡側耳細聽,掩體另一側的外面靜悄悄的,聽不到諸如鳥鳴之類的聲音。一切靜得有些不太正常。
李戴有些沉不住氣,他剛想起身翻過巖體,被杜衡一把拽住。
杜衡看一眼大家,然後,他把頭上的泳帽摘下來,又從腰間抽出他的子母刀中較長的母刀,把泳帽頂在刀尖上。
大家心領神會,紛紛效仿杜衡的樣子,將自己的泳帽頂在自己手的兵器上。
“一、二、三。”杜衡小聲讀秒,隨著讀秒依次伸出一、二、三個手指,示意大家同時行動。
隨著杜衡伸出第三個手指,在場的九人同時將手中的兵器上舉,讓自己的泳帽慢慢露出掩體的上部。
“嗖、嗖、嗖……”就在大家的泳帽剛剛露出巖體的一瞬間,十幾只箭矢從遠處射過來,從大家的頭頂呼嘯而過,有的飛入洞中擊中洞內岩石,發出清脆的聲響;有的射在大家頭頂部位的山體上,發出幾聲脆響。箭矢和被擊碎的岩石紛紛散落下來,落在大家身後的地面上。
“衝!”杜衡大手一揮,率先飛身跳出。大家紛紛縱身跳起,越過面前的巖體。
在落地的一瞬間,大家也看清來了眼前的景象。巖體前方二十米左右的地方是一片林地,十幾名倭國兵正躲在樹後挽弓搭箭。
大家毫不猶豫地奮力衝向樹林,力求在敵人射出第二波箭矢前衝進林地,和對方膠著在一起。
“嗖、嗖。”跑動中的千里眼、順風耳看準機會,舉起手中水槍,扣動扳機,將兩名正要抬手射箭的倭國人射死,然後,用力一拉,將兩名倭國士兵拉至眼前。兩人扔掉水槍,快速屈身從兩名死去的倭國人腰間抽出武士刀,握在手中,向前衝去。
“嗖、嗖、嗖……”在大家將要靠近林地邊緣時,倭國人的第二波箭矢射了出來。
杜衡、李戴等人畢竟是能征慣戰的高手,他們見倭國人的箭矢向自己射來,紛紛就地翻滾,避過飛箭。等他們站起身時,已經立於林子中間。
倭國人見對方衝到面前,立刻扔掉手中弓箭,拔出腰間的武士刀,嚎叫著向杜衡等人砍殺過來。
杜衡靈活地躲過一名倭國人迎面劈來的刀鋒,身體就勢上迎,從對方的腋下穿過,同時,手中的母刀將對方的肚腹橫向切開。那名倭國人翻身掙扎了一下,轟然倒地。
緊接著,另一名倭國人的刀鋒刺到,杜衡側身讓過刀鋒。那倭國人立刻雙手擰腕,將手中的武士刀橫著切向杜衡的腹部。由於距離太近,再躲已是來不及。情急之中,杜衡左手快速從腰間抽出那把較短的子刀,將已經接近自己腹部的武士刀格住。
那倭國人的刀雖被杜衡用子刀格在腰間,但那倭國人沉腰用力,雙手緊緊握著手中的武士刀,硬生生地將杜衡逼退五六步。
杜衡左手握刀格住對方的刀刃,在倒退的同時,右手翻腕,將手中的母刀橫握在手中,刀柄在前,刀刃在後,藉著身體的左轉,用鋒利的母刀刀刃將倭國人的咽喉切開。一股殷紅的鮮血,從那名倭國兵的脖頸處噴射而出。杜衡轉身跳開,揮舞雙刀殺向其他的倭國人。
李戴手中使用的是一把類似唐刀的朝鮮刀,雖然這是他第一次在陸地上,同倭國人真刀實槍地交鋒,但多次同倭國人海上作戰的經歷,使他對倭國人的拼殺特點並不陌生,幾個回合下來,兩名倭國人已死於他的朝鮮刀之下。
李戴見杜衡被三名倭國人圍在中間,立刻大吼一聲,衝過來和杜衡一起並肩作戰。
千里眼、順風耳不但在水下有著出色的作戰能力,在陸地上,他們憑著黑人所特有的靈活、協調和較強的爆發力,也體現出非同一般的拼殺格鬥能力。他們倆相互協作,閃轉騰挪,將圍攻他們的幾名倭國人晃得暈頭轉向,幾個照面下來,已有四五名倭國人死於兩人的武士刀下。
隨著最後一名倭國人被杜衡飛刀釘死在一顆松樹上,這場激烈的搏殺才算結束。
共殺死倭軍十七人。杜衡清點一下己方人數,除兩名朝鮮兵勇受輕傷外,其餘人均毫髮無損。
登島首戰,堪稱完勝。
千里眼和順風耳將自己水槍的箭頭,從兩名倭國人身上拔出,整理好。
“鏘、鏘、鏘……”大家剛想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不遠處傳來一通鑼聲。
循聲望去,黑竹島東面最高峰上,矗立著一座木製的高大瞭望塔,塔上一名倭國兵正用力地敲鑼。
“大家準備戰鬥!”杜衡重整精神,做好戰鬥準備。
螺號聲響過,大家本以為會有更多的倭國人衝殺過來。哪成想,大家選好有利地形,等了很長一段時間,也不見有任何倭國兵向這邊衝來。但大家仍然不敢輕舉妄動,躲在大樹後,靜靜地觀察四周的風吹草動。
藉此機會,杜衡仔細觀察島上的地形情況。
小島面積不大,大家所在的地方,處於黑竹島的西端,島的最東端是一處山峰,地勢最高。中間隔著一處窪地。
大家又靜待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倭國人向這邊過來。杜衡決定,大家呈搜尋隊形,慢慢向島東側的倭軍觀察哨所靠近。
弓身越過中間地帶的那片窪地,杜衡等九人來到倭軍觀察哨所所在的山峰前。
這是一座不算太大的山峰,根據目測可以判斷出,它的東面應當是面朝大海的懸崖,北、南兩個方向也是相對陡峭的山崖。只有西面有一坡度較緩的山路,山路坑窪不平,半自然半人工的石頭臺階,由下向上延伸到峰頂。
在山路的半山腰部位,石階路突然被一條人工開鑿的深溝攔腰斬斷,溝深約三米多,寬有近四米。深溝的另一端,一座木製的棧橋被兩根繩索拉起,高高地懸掛在空中。
山峰的頂端是一處人工的平臺,平臺的北側,坐落著幾間不大的石砌小屋。小屋前有兩根埋在地下的木樁,木樁之間拴著一條繩子,繩子上面涼滿各色衣物;東側靠近懸崖的地方,就是大家早就看到的,高高的瞭望塔。除此以外,平臺上幾乎見不到其他物品,也不見一個倭軍的影子。
杜衡透過和李戴的眼神交流,決定強攻上去。他把千里眼、順風耳叫到跟前,悄聲對他們說道:“將吊橋的兩根繩子射斷!”
千里眼、順風耳點點頭,然後,手持各自手中的水槍,貼著石階路的兩側向上爬去。來到深溝的西側,兩人各自選好位置,蹲在石階上,舉槍瞄準。
隨著“嗖嗖”兩聲嘯響,拉著木橋的兩根繩子應聲而斷。只聽“哐當”一聲,木橋從空中落下,落在深溝西側的岩石上反彈了一下,又穩穩地落下。
“衝!”杜衡和李戴幾乎同時躍起,率領大家揮刀向山峰上殺去。
在木橋落地的一瞬間,從峰頂上的小屋內,衝出六七名揮舞武士刀的倭國兵。
杜衡等人剛剛衝過木橋,倭國人便迎了上來,雙方在石階上你來我往,一通拼殺。
六七名體型瘦小的倭國兵顯然擋不住如狼似虎般的杜衡等人,兩三個回合下來,便紛紛被砍翻在地,屍體順著石階滾落下去。
杜衡等人不敢停留,快速登上峰頂平臺,持刀衝進小屋內搜尋。
小屋內空無一人。
杜衡留下三人把守平臺,然後和李戴一起,率領其他人快速走下石階,繞島一週,看看還有沒有其他未被消滅的敵人。
島上空無一人。看來這二十來名被殺死的倭軍,就是這島上全部的守島倭軍。
重新回到平臺上,杜衡又仔細檢視一遍小屋內,見裡面竟有大量倭軍儲存的糧食、其它食物等。
“哈哈,看來這些東西,足夠我們用一陣子啦!”杜衡高興地大聲笑了起來。
接下來,杜衡派千里眼和順風耳從登島的洞口原路返回,向在海船上準備接應他們的華先祖彙報喜訊。
華先祖得知奪島成功後,立刻和千里眼、順風耳及車凡右回到岸上,他讓車凡右寫好一封彙報戰況的書信,然後,施展自己的絕影神功,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李舜臣的水軍大營。車凡右則帶領千里眼、順風耳回到青雲觀,等候華先祖返回。
“哈哈哈,好。這下等於打瞎了倭國人的一雙眼,而我們卻多出了一雙眼。華英雄,多謝你們啊!”聞訊後的李舜臣大喜過望。
款待華先祖吃過飯後,李舜臣精選五十名精幹兵勇攜帶繩索,隨華先祖原路返回,要求他們在登島弟兄的幫助下,登上黑竹島,加強黑竹島的守衛。
這五十名精幹兵勇登島的程式是:他們先坐船到達黑竹島下,由千里眼和順風耳攜帶繩索從發現的洞內登島,然後,由島上的人選一處合適的地方拴好繩子並將繩索放下。船上的五十名兵勇攀著繩索登到島上。
等島上的一切安排妥當,華先祖和車凡右便在青雲觀內住了下來。
一座安插在倭國水軍行進路線上的觀察哨就這樣形成了。島上的人一旦發現重要情報,立刻由千里眼、順風耳兩人下島泅渡上岸,向青雲觀內的華先祖彙報,由車凡右寫成書面材料,再由華先祖施展神功送至李舜臣手中。
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由於情報及時,朝鮮水軍先後取得了幾次重大勝利。
倭軍也曾派人妄圖重新奪回黑竹島,無奈黑竹島易守難攻,再加上島上守軍防守嚴密,倭軍幾次奪島行動均未成功。<!--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