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有人會在意。
畢竟,那裡現在還是戰區,況且那裡剛剛收復,發生一些亂子,總在人們料想的範圍內,當然這也和興乾朝廢除了“言官”有著直接的聯絡。
儘管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除了丞相,加強了皇帝的集權,但深知權力集中於一人之害的朱元璋,不但在地方上設立布政使,按察使分屬民政和刑名。設立了一整套從地方到中央的權力制約機制,而在大明朝的歷史上,時時刻刻掣肘皇權,這就是“言官”制度,甚至可以說達到了卻作繭自縛的地步。
言官又稱“諫官”“諫臣”,以向皇帝“風聞言事”“直言規勸”為主要工作內容,職業就是反映問題,說對了有賞,說錯了也沒關係,不必承擔“妄議”責任。
可到了明朝,言官才算是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明朝言官,不僅職業化,還越來越規模化。其成員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品級不大,權力不小,上至國家大事小到市井傳聞,大到皇帝小到草民,看不慣就上朝奏報。言官只負責上書,對與錯由皇帝自己判斷,錯了也不用負責任。
到了明朝中葉,言官的耿直勇敢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甚至不惜一死以獲直名。皇帝的廷杖,算計,威逼,利誘對許多言官失去了威懾力,言官逐漸成為約束皇權的一股強大力量。
言官成為一大害,始於黨爭。始於言官的“風聞奏事”,始於其為博名不惜“捏造歪曲”。而究其原因是其不需要為自己的說的話負責,而正是這種不負責任,讓言官可以毫無顧忌的“捏造歪曲”,甚至用歪曲是非的方式激怒皇帝,換取廷杖,進而謀圖個人名揚天下。畢竟,在大明,言官捱了廷杖,那可就能換來的直名,可是名揚天下的好事。最終,言官成了一害,言官參與黨爭,將嚴肅的政治生活演化成一場場鬧劇,甚至要為甲申天變負有很大一部分責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