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顧國安細說起來,顧啟珪才知道,與前世略微不同。本朝重文,極推崇儒家文化,對於研讀儒學文化的場所,更是追求多多益善,體現在京中官學上,就是國子監下分設國子學和太學兩個體系,兩者並立。把傳統國子監的國子學和太學分立出來,使之職能更加明確化。
太學作為國家傳授儒學經典的最高學府,承擔著大學和教育的功能,學生大都是已經功名在身的學子,當然也有符合年齡的各貴族和官員子弟。
而國子學,承擔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分立小學,承擔‘蒙學養正’的職責,學生大都是十五歲以下的學子。能夠進入國子學的學生,要不就是各州府學推薦的有潛力的學子,要不就是看父祖的官位兒取得入監資格的‘廕監’,當然也有透過捐錢捐到的‘例監’。所學課程包括包括《孝經》、《小學》、四書五經以及其他射御書數等。
對於能到國子監讀書,顧啟珪有一點兒不敢相信,但是又莫名夾雜著激動和開心。
他其實一直很明白,讓當朝首輔去為他一個小屁孩兒講經說法,這肯定是不可能的,他師父也沒有那個時間,不過對於為什麼要讓他在如此小的年紀就拜師,顧啟珪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頭緒,他爹考慮的肯定多些。不過他倒是知道,有了他師父這層關係,他在國子監或是其他各種地方,肯定能吃的更開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