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第982章知其不可而為之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是它的意志。”
“嗯!”樂歌點頭應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不在馬!不在千里馬這個名,而是千里馬的本質!稱讚的不是千里馬,而是千里馬的本質、品德。”
“說得好!繼續往下讀!”樂歌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什麼意思?或曰是什麼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或曰是有人說的意思!樂伯伯!有人說:用自己的品德來證明自己對怨恨的態度,怎麼樣?先生說:那你用什麼來證明你的品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證明你對怨恨的態度,用正直的品德來證明你的品德。”
“哦?”樂歌張著嘴巴應道。
“以德報怨”源於老子的《道德經》。孔子要求學生“愛憎分明”,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
“正直!樂伯伯!”曾參見樂歌沒有爭辯,趕緊自己解讀道:“其實!先生是說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要正直。在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是不能太正直、直接的!是不是?樂伯伯!要是我們太直接了,可能就會帶來殺身之禍!是吧!樂伯伯!生存是根本!”
“呵呵呵!”樂歌看著曾參,笑道:“你就知道我就這一句要評論啊!所以!我就是不評論!嘿嘿!還是你聰明!你猜出來了!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