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七八十年代,因為人口基數龐大,有些村子人均耕地甚至不足一畝。
但是就是這麼少的土地,就足夠養活一家人。
而在大唐,一個人,至少都能分到幾十畝地,為什麼百姓還經常會餓肚子呢?
拋開種子、化肥和農藥這些現代化因素不說,農耕的技巧,也是一個很大得因素。
大唐的時候,種田是粗放式種植。
因為一人好幾十畝田,他們也沒有精力做到精細化耕種。
他們在種植之後,基本上就是在靠天吃飯,收成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原本他們以為,每個人只侍弄五畝田而已,將會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不過,當他們按照李愔的吩咐去做的時候,才發現,一點都不輕鬆。
比方說這些地裡的草,必須要全部剷除乾淨。
比方說,那個叫地瓜的農作物,必須要遮起高高的溝隴。
而李愔為了在整個益州推廣文化,特意推出一個措施。
那就是,只要是識字的百姓,及時將他侍弄的農作物生產狀況記錄下來,那麼,工錢就能翻倍。
只要識字,工錢就能翻倍啊!
這樣的好事,大大地刺激到了這些百姓。
不過,那時候百姓的識字率,實在是太低了。
數以萬計得百姓,居然只有區區十幾人識字。
額,不得不說,那時候,世家對文化的封鎖,還是非常成功的。
那時候,普通百姓,想要讀書識字,實在是太難了。
首先,他們就買不起昂貴的書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