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硬通貨,有句話叫“盛世古董亂世金”,在動亂的時期,黃金永遠都是最好的財產儲蓄。
當時的金條,也被俗稱為“黃魚”,一直是民間最堅挺,也是最被認可的等價物。製作的黃魚的原料是由美國進口的金磚,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中央造幣廠進行切割後,使用半自動金條壓軋機制成不同重量的金條。
金條以“兩”為基本重量單位,通常來說,金條分為三種,分別為十兩,五兩和一兩。當然也有半量等其他規格。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一般將一兩重的金條稱之為小黃魚,10兩重的自然是大黃魚了。中央造幣廠制的金條上,會壓有中央造幣廠、日期等字樣。
不過民國實行的是“一斤十六兩”,也就是說一兩的“小黃魚”,實際上重量不是50克,而是31.25克,10兩重的“大黃魚”,實際重量則是312.5克。
31.25克的“小黃魚”,大小也就是和指甲大小蓋差不多,而“大黃魚”,大體上也跟一根士力架差不多大。後世電視劇裡那些又長又粗的金條,基本上是騙人的,至於那種一麻袋裝幾十根金磚扛著就走的,也是不可能的。以黃金的質量,一塊金磚拿著都費勁,一麻袋根本就扛不動。
按當時美元的含金量計算的話,一盎司黃金大約能兌換35美元。在金衡制下,1盎司等於是31.103克,所以1盎司的黃金比一根“小黃魚”要略微輕一點點,只相差0.15克。當時的一根“小黃魚”也可以看做是一盎司黃金,值35美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