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苒總結的是地下反應堆報告。
地下反應堆在那裡這麼多年,國內外無數研究團隊都來考察過,都沒有找出來什麼東西。
反應堆發現人確實留下了不少研究結果,只是都是一堆程式碼類的文字。
這麼多年方震博等人不止一次請過研究歷史的人來猜測這些毫無頭緒的符號程式碼,但依舊毫無所獲。
反應堆開啟一次都有消耗能量,所以能申請進去的人不多。
每次進去的人大多數人都漲了見識,真要說寫出什麼有用的實驗報告,很少。
尤其近幾年更少。
對於反應堆能夠控制反應能量衝擊的位置金屬依舊沒有頭緒。
元素週期表上已有的元素找不到任何一種能有與之對應,週期表即便沒有被填滿,未來的週期表的新元素是需要人工實驗室造出來。
這是所有人對那位留下反應堆的前輩毫無頭緒的原因之一。
化學實驗室不乏有人取材想要合成元素,只是利用同位素在地球上也找不到任何可以合成的材料。
然而秦苒的這份報告沒有提金屬,她從頭到尾說的只有一個其他人從未注意過的方向——
壓力平衡。
“這確實是研究方向,或許寧前輩想要留給我們的就是這個,”路院士看向廖院士,他看著廖院士,“我們需要回研究院確認。”
路院士今天來實驗室,就是因為聽廖院士說那個寫出52%能源轉換率的人在他的實驗室,才想要來這裡認識一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