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又看了看自己碗裡沒刺的好幾大塊魚肉,想了想,小心翼翼地推了推王晉的胳膊。
“爸爸。”
王晉始終微蹙著眉,沉浸在自己的思考裡。
小楠又輕輕抓住了他的手,“爸爸。”
王晉感到右手被一股溫熱包圍,回過神來,“怎麼了。”
小楠指了指自己的碗,“魚好鹹呀,我只吃了一塊,不想吃了。”
“鹹?不會吧,”王晉端過他的碗,筷子夾起一塊嚐了嚐,
“正好,肉可嫩了,本來我還擔心燒老了,”王晉問道,“寶貝兒,是不是你口味變淡了,爸爸下次煮清淡一點。”
“好,”小楠甜甜地笑道,“爸爸,你把魚肉都吃了吧。”
王晉一怔。
“多吃點兒,”顏司卓低著頭突然來了句,“孩子專門給你留的,別糟踐人心意。”
王晉看了看顏司卓,又看了看抱著他的胳膊,小臉往他身上貼的小楠,心裡一陣暖烘烘的。
他睫毛顫了顫,手不經意地,摸了摸小楠的頭。
小楠往他懷裡又鑽了鑽。
王晉鼻子一酸,他又想起顏司卓方才在廚房說的那些話。其實整個晚飯,他一直在想。
晚餐後,顏司卓主動要求洗碗,小楠開始寫作業,王晉本來是打算回書房看會兒檔案,想了想,重新拐回了客廳,坐在了小楠的旁邊。
小楠驚訝地看著他。
“不是要寫作業嗎,”王晉本來就不太習慣,被孩子這麼一瞧,更不習慣了。
“我陪你,”王晉吞吐著憋出不算流利的幾個字,“你寫作業,我陪你。”
小楠眼睛一亮,開心地叫出聲,“謝謝爸爸。”
王晉鼻子猛的一酸。
這種事兒,孩子還要跟他說謝謝,王晉想,他這個爸爸,究竟是做的有多差勁。
小楠寫了會兒作業,顏司卓就端著一盤子洗好切好的水果過來了。
“勞逸結合,”顏司卓用叉子叉起一塊菠蘿遞到小楠嘴邊,“來寶貝兒,張嘴。”
小楠咬得格外帶勁兒,“好甜呀。”
“吃東西聲音不要這麼大,”王晉溫柔地笑了笑,“別人聽著不禮貌。”
小楠認真地點點頭,“知道了爸爸。”
“行了,自己家哪兒來這麼多規矩,”顏司卓笑著叉了一塊梨,朝王晉擠擠眼睛,
“來,以梨代酒,敬咱們日理萬機的王董百忙之中,竟肯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寫作業做手工,可喜可賀。”
“再埋汰我,就再去刷一遍碗,”王晉哼笑道,手裡還拿著剪刀和小楠的彩紙,
“你們先吃,我等會兒再說。”
“等會兒,再等就明天早上了,”顏司卓說,“人醫生那天怎麼說的,多吃蔬果,這麼快失憶了?你這破記性還能談好生意。”
“我談不好生意也會整治你,”王晉朝小楠笑道,“楠楠,幫我打他。”
“楠楠,哥哥可是剛給你吃了超級甜的菠蘿,你確定要恩將仇報?”顏司卓裝著動畫片里老巫婆的聲音。
小楠捂著嘴偷笑,扯了扯王晉的衣袖,“爸爸,多吃水果對身體好,還能長高。”
“你多吃點兒水果,就能和小卓哥哥一般高了。”
“那還是不可能的,”顏司卓得瑟道,“你爸吃一輩子水果也不會有我高。”
“智商比你高就行了,”王晉不甘示弱地揚了揚眉,對小楠說,“你多吃點兒。”
顏司卓遞了一塊梨到王晉跟前,“張嘴我餵你。”
“我忙著呢,”王晉拿剪刀仔細把彩紙剪成機器人的形狀,“你小心點兒,梨子的水都滴我紙上了。”
“那你倒是趕緊吃啊,”顏司卓趁他張開嘴準備說下一句話時,飛快地把梨送進了他嘴裡,“好吃嗎。”
“挺甜,”王晉嚼了半天,“下次切小點兒,想噎死我。”
顏司卓低聲笑了笑,“知道了。”
過了一會兒,小楠舉著作業本放到王晉眼前,“爸爸,這道題好難,我不會做。”
“怎麼會不會,老師不是都教了方法嗎。”
顏司卓趕緊輕咳兩聲,“你當誰都跟你一樣,要是老師只教個方法大家就都能學會,還要學校幹什麼,直接網路教學就行了。”
“是吧,”王晉點點頭,“我也一直覺得網路課堂是個好東西。”
“………”顏司卓無語,“我這麼說不是讓你來贊同的。”
“不過你說的確實沒錯,”王晉沉思了一會兒,“等我回北京了,就找相關方面的朋友問問,要是能在這領域做個投資,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顏司卓默默豎了豎大拇指。
王晉就著小楠舉著的本子看了會兒那道題目。
“這個,”他望了眼顏司卓,“你去問問你小卓哥哥。”
“你卓哥哥碩士名校畢業,這種題肯定會。”
“………”顏司卓被葡萄嗆了喉嚨,“難道你不知道我們大學生其實一高考完所有知識點兒都忘乾淨了嗎。”
“我知道你和他們不一樣,”王晉不懷好意地笑道,“因為你出類拔萃。”
“………”顏司卓呵呵道,“謝謝您抬舉。”
他叼著牙籤看了看題,“不過我真不會,英國的教育和這邊差異很大,有些知識其實是沒辦法觸類旁通。”
“你不是學霸嗎,從小到大的學霸,”顏司卓笑道,“你要說你不會做,那可面子上有點掛不住了。”
“………”王晉訕訕道,“術業有專攻,沒有人是全才。”
顏司卓挑了挑眉,無聲地笑著。
小楠見他倆一會兒一個臉色地擠眉弄眼,“所以這道題。。還做不做。。”
“做,當然做,”顏司卓想了會兒,對王晉說,“我有個方法。”
“你能有啥好方法,”王晉,“說來聽聽。”
“我之前在學校幫導師做課題的時候,經常需要teamwork或者是共同準備一次presentation。”
“這個確實,”王晉點點頭,“就像現在在公司也是,比如每週一的例會。”
“當時我們除了用一些,類似Google這樣的索引,還會用到比如MySpace,FaceBook這樣的偏社交性質的軟體。”
“這個是需要的,”王晉說,“其實有時候查詢資料不一定要侷限於太過官方或者權威的系統,因為它們雖然接收實時資訊的速度快,但是消化較慢,尤其是把它轉化為標本性知識更是需要嚴密的稽核過程。那麼在這種時候,媒體,新聞等傳播媒介的作用反而更大。”
“沒錯,”顏司卓笑了笑,“所以那時我們甚至用過Instagram。”
王晉也跟著笑了,“學習社交兩不誤。”
“因此,你可以嘗試用一下國內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