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哈河,西拉沐淪河,烏力吉木仁河等遼河上源水系,流到遼東平原,因地勢平坦低窪等原因,流速減緩,河床淤闊,河水漫濫,在這一地區形成大片的河湖沼澤區,就有了遼澤。
所謂“地下多水患,自驛堡墩臺而外,居民絕少,四望無煙,惟蘆葦蕭蕭耳”。
廣寧在其西,瀋陽在其東,遼東邊牆在遼澤這個位置向南方深深凹進去了一塊,也使得遼西走廊與遼東半島被分割為了兩個地理單元。
這就大大增加了明朝時邊軍防禦遼地的困難度,也使得順軍醞釀之中的北伐計劃,出現了許多困苦艱難的因素。
遼澤不僅不利於出行,而且溼地在夏季很適合孳生蚊蟲,又難以耕種,在明朝,遼東漢人不願意往這裡遷居。明朝乾脆不要這塊地區了。
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到明末時遼東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半年的汛期,所以遼澤在夏秋兩季才會出現沼澤遍佈、泥濘氾濫,蚊蟲孳生的景象。而到冬半年,降水稀少且氣候乾冷,進入枯水期,遼澤不僅會明顯收縮,而且水體封凍,地表乾涸硬結。所以冬春兩季時候,遼澤對明、後金和蒙古三方在這一地區的出行,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自然,對於大順軍的北伐,也不會有多少影響。
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汗王對內地用兵,都特別注意氣候環境的影響。所以清軍南下打擊東江鎮或征伐朝鮮,往往都是選擇隆冬時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