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卷 三國 第160章 巧不如拙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立冬前,薊國千里水稻開鐮。

如今,薊國稻作,耕種收割,皆為畜力機關器。田馬耕牛,拖拽由割草車改造而成的割稻機。于田間往來折返,割稻如飛。水稻收割前,需經曬田。其目的,便是為利於車行機關器,下田行走。除此之外,蒸乾稻穀溼氣,謹防黴變亦是主因。

所謂秋高送爽。晚稻收割節氣,北地少有雨水。便有累日陰雨,薊國亦有烘乾塔,可不借日曬,烘乾新谷。總之,為一季稻作,顆粒歸倉。薊國上下,無所不用其極。

成效自是斐然。

聞薊國開鐮,天下皆鬆一口氣。薊國千里國境,水網縱橫。為調節水源,特意保留東西掘鯉澱。更加雨汙分流,沼澤豐腴,肥水澆灌。稻作因而大興。上計署估算,今季官民二田相加,可得新谷八億石。且只多不少。

豐年多禾。

薊國一日三餐。壯勞力,年食粳米三十石。以產米七成計,可養壯勞力,一千八百餘萬。以一家老幼計,足可活民一億。米為主食,三餐必備。諸多輔食,五花八門。

大漢十三州,記錄在案,不過三千餘萬民。其中薊國,便有千六百萬口。佔大漢一半。如涼州,口糧已能自給。西域都護府亦可足食。唯有西域五十五國,需季季販運新谷。海外番邦,遠至頓遜五國,皆如此。

究其原因。農耕,尤其是成建制,大規模的農作。時下唯我大漢,能夠世代沿襲,傳承四百年。持續穩定產出。並可以預期。正如薊王授米,島夷馴服。環顧四野,原始部落,多刀工火種,茹毛飲血。便有少量農作,亦因天災人禍,而不可持續。果腹尚不能足,如何販賣他人。故豐衣足食,其實很簡單:豐至釀酒,糜至外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