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清議,引經據典,唇槍舌劍。董重才疏學淺,自當避嫌。
漢時處士清議,稍後魏晉,遂淪為“清談”。亦作“清譚”。亦稱“玄談”。清談重心集中在有無、本末之辨。始於三國魏何晏、夏侯玄、王弼等,至晉王衍輩而益盛,延及齊、梁不衰。
清議與清談,形式雷同,然內容迥異。
清談分客主雙方,“談士”為主,先抒己見,稱之為“通”;“難者”是客,加以詞辯,稱之為“難”。為深入起見,可經數次辯論;也有談士,自為客主,反覆剖析義理,行拋磚引玉。清談結束,賓主雙方,高下立判;若雙方皆言之成理,無分勝屈,則由第三者來評判。
清談時,談士往往“執麈(zhǔ)尾(名流雅器,專用道具)以指劃”,成一時風尚。“盛飾麈尾”,亦成談士象徵。
比起稍後,魏晉風骨,口談為樂。時下,當真言之有物,入木三分。
又得黨魁主持。揚名平樂會之機,千載難逢。再加酒不醉人,人自醉。口無遮攔,可想而知。
饒是大將軍董重,一知半解,亦暗自心驚。
口誅筆伐,莫過如斯!
今乃王允總領朝政。論天下治,如何能不言及。便有太學生,暗記在心。待會後,轉告王允。以求進身之機。
俗謂“事不過三”。黨魁一而再,再而三,出言不遜。王允焉能相容。
論到緊要處,便有名士大儒,長嘯而起。一步一句,步步豪飲。正如薊王所言,“喜賀詩就酒,隔壺手自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