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六卷 九州 第048章 微觀天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如何準確繪製一卷山川地形圖,時下工匠,各自法門。

墨家乃集大成者。後墨門式微,工匠離散,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散落在諸多先秦兩漢文獻史料中的墨門筆記,才被後人整理記錄,得以重見天日。

魏晉時,有裴秀,在總結前人繪圖經驗時,發現不少有益之法。於是對各家之法進行歸納整理,提出“製圖六體”。創造性的歸納出,繪製地圖的六條原則。分別是: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並按此法,親自完成了《禹貢地域圖》的測繪。此乃華夏最早之《地圖集》。

“分率”為比例尺,“準望”即方向,“道里”即距離,“高下”指高差,“方邪”乃坡度,“迂直”則為高低與距離之換算。

裴氏製圖六體,準確闡明瞭地圖比例尺、方位和距離的關係,對後世地圖測繪,影響致遠。

同時期,還有劉徽所著《海島算經》。利用“重差法”測量海上地形地貌。亦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乃華夏最早一部《測量數學》著作。

後有唐僧“一行(張遂)”,利用自制“黃道遊儀”、“水運渾天儀”等大型天文觀測儀器及演示儀器,在黃河流域沿南、北同一條線,擇若干測量點,分別測量每個點的北極星高度,及任兩點間的地面距離,並由此計算出子午線的長度。

其結論是:北極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離便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又八十步,此,便是子午線一度的長度(131.3千米)。對比後世精確計算出的子午線一度(111.2千米),雖有二十千米的誤差(誤差率僅有0.18),仍不失準確。因而稱其為,世界上最早“準確測量出”子午線長度之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