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瑜覺得自己像是在猜謎。
看不到實物,沒辦法用遊戲地圖做準確判斷。雖然已經通過幾次提升,讓自己對造像的鑑定能力得到提升,但是,終究不夠保險。
更何況,聽了劉強原的說法,他覺得這幫人的判斷有些過於樂觀。
沈瑜再次看向圖片,試圖找出一些更有力的證據,能證明自己的觀點。這座造像的風格可以追溯到七世紀末,或者八世紀初。與北齊和隋以及唐朝最初幾十年的雕塑相比,軀幹比例更自然,表面更光滑,更具柱狀特徵。
半透明的衣袍,清晰地展現了佛像的形態。衣服的褶皺,特別是手臂的褶皺明顯經過精心設計,相比之下,北齊和隋朝佛像的褶皺特徵是由切割線或浮雕線表示的。
沈瑜站起來,從書架上搜索到了一些書籍,又從電腦上調出一些資料。
他找到克利夫蘭博物館藏石佛圖片,展示給劉強原和張笑顏:“二位請看,這兩座造像,與貴館的目標可以進行比對。
另外,堪薩斯城——阿特金斯博物館收藏的一尊坐佛,以及洛山基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尊坐佛所展示的風格,可以看出,八世紀後期的佛像造像顯得更豐|滿,因此也更沉重,他們的長袍更寬鬆。此外,稍晚一些的造像的衣物,經常從雙蓮基座的邊緣和前面垂下,在許多情況下完全隱藏了基座的上層。”
他指著劉強原帶來的資料,說道:“我贊同劉老師的大部分觀點。造像軀幹右側的袈裟未受太多幹擾——即,當造像失去右臂時,它仍未受損——這意味著軀幹和右臂之間有開放的空間,這是許多7世紀和8世紀初華國佛像雕塑的一個特徵。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