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16日,身為國民黨副總裁的汪兆銘突然離開陪都貴陽經昆明轉赴河內,訊息一經傳開,國人頓時譁然。
然而還沒等國民黨平息汪出走引發的風潮,1939年1月6日,汪兆銘在香港《南華日報》上刊載魚電:1939年1月6日。
貴陽中央黨部,蔣先生暨中央執監委員諸同志均鑑:“去年4月,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宣言,說明此次抗戰之原因,曰兆銘經熟慮之後,以為國民政府應即以此為根據,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
中國抗戰之目的,在求國家之生存獨立,抗戰年餘,創鉅痛深,倘猶能以合於正義之和平而結束戰事,則國家之生存獨立可保,即抗戰之目的已達。
以上三點,為和平之原則。
中日兩國壤地相接,善鄰友好有其自然與必要,歷年以來,所以背道而馳,不可不深求其故,而各自明瞭其責任。
今後中國固應以善鄰友好為教育方針,日本尤應令其國民放棄其侵華侮華之傳統思想,而在教育上確立親華之方針,以奠定兩國永久和平之基礎,此為吾人對於東亞幸福應有之努力。
同時吾人對於太平之安寧秩序及世界之和平保障,亦必須與關係各國一致努力,以維持增進其友誼及共同利益也。
謹引提議,伏祈採納!汪兆銘,魚。”
汪兆銘的電文雖然使得部分日軍高層為之狂喜,但在國內及海外華僑中引發了滔天的罵聲,進而被西北利用形成了對國民政府的廣泛質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