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擾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孫綱輕輕吟誦著李鴻章臨去前留下的這首詩,不由得感慨萬端。
他的眼前,似乎又浮現出了這位一生忍辱負重的老人臨去前的那份字字血淚的遺言來。
“……鴻伏查近數十年內,每有一次構釁,輒必多一次吃虧。己亥年事變之來尤為倉促,創深痛巨,觸目驚心。而後俄又大犯於我,欲亡我華夏,鴻不得不舉全國之力以應對,雖戰而勝之,而國力已大虧。今和議既成,大局已定,望君當國後仍堅持定見,外修和好,內圖富強,我華夏輒可漸有轉圜復興之機,切不可窮兵黷武,一味以兵事為能,重蹈日本覆轍……譬若諸多病患之人,善自醫治調養,猶恐或傷元氣,若再好勇鬥狠,則必有性命之憂也……鴻自安慶起兵靖亂以來,受知於前朝最早,蒙恩極深,及至共和,每念及時局艱危,不敢自稱衰病。惟冀稍延餘息,重睹我華夏中興,齎志以終,歿身難暝……鴻竊念多難興邦,望君勉勵奮揚,力圖自強。華夏復興之日,君當祭告於鴻,則鴻可含笑於九泉矣……”
老人在自己的身上,可以說寄託了全部的希望。
中國幾百年的落後與積弱造就了步入近代的屈辱,而在那個屈辱的時代裡擔當李鴻章這樣的角色,其心境之悲涼、感觸之無奈,可以說在詩句中盡顯無遺。因為別人可以躲,他不能躲;別人可以事後諸葛亮,指點是非,可他不能不挺身而出去承擔責任……是為了國家還是為了個人名利,應當說二者都有,但無論怎麼樣,這些都始終未能超過他的強國之夢和對國家民族的責任!誠然,出於個人眼界、學識和思維上的侷限,出於對強國的基礎——權力的看重,李鴻章也犯過不少的錯誤,甚至有些屬於戰略上的致命錯誤,但這些都絲毫不能掩蓋他“強國”的最終目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