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鄧子超與張鼐鼎機群擦肩而過的時候,第二特混艦隊也面臨著生死考驗。
“貝爾湖”號航母戰鬥群首先脫離了戰鬥,說好聽點,是遮開敵人的攻擊,說難聽點,就是在逃命。
這與當時發生在第51特混艦隊裡的情況一樣,儲存實力永遠要比蠻幹更為重要。
在第二批美國轟炸機群到達的時候,“呼倫湖”號上的艦隊司令部官兵已經轉移到了附近的“玄武”號巡洋艦上去,而一批護航戰艦也已經跟上了“貝爾湖”號戰鬥群向東南方向撤退。
海面上“呼倫湖”號航母上的大火已經失去了控制,這艘航母捱了兩條魚雷,以及八枚炸彈,航母上的官兵仍然在做最後的努力,希望保住這艘航母。
實際上,這種努力的意義也並不大,美軍1000磅航空穿甲彈的威力並不比唐帝國的500公斤航空穿甲彈小。
而且,航母不是戰列艦,炸彈的破壞大得多。
戰後,唐帝國曾經用俘獲的航母做過試驗,任何一艘航母都難以承受十枚炸彈(魚雷)的攻擊。
換句話說,唐帝國轟炸機飛行員有的時候用幾十枚炸彈去擊沉一艘航母,這確實是在浪費炸彈。
“嵩山”號小型航母已經翻覆,航母上的1000多名官兵中至少有一半沒有逃出來,大部分都是輪機艙裡的官兵。
小型航母的抗沉能力本來就很差,甚至比之前的兩級艦隊航母還要差很多,主要是受到其較小的排水量限制,而且還要裝載儘可能多的戰機,結果導致航母不能採用小分艙設計(改進的小型航母也不會對艦體結構做過多的修改,不然就要延長改造工期,增加改造成本)也沒有采用裝甲飛行甲板設計。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