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實錄》中完整地收錄了這一篇御書。
楊婉曾經可以成篇默誦。對於昭示罪行的文書而言,這篇御書寫得並不算太犀利。執筆者似乎藏藏匿在規範冷靜的文字後面,薄衫素衣,靜坐一隅。安靜地承受著百官萬民的審視。
開篇第一道罪名——謀害宗親。
這是所有罪名當中最重的一個罪,但也是最單薄的一條。
沒有展開詳敘,直接把那個人送上了三千刀的刑臺。
《明史》記載,皇次子朱易珏死於貞寧末年,事實上卻是病亡于靖和初年。
前者在歷史上抹殺掉了易琅登基前的‘假詔案’,後者卻用一個是是而非的罪名,為靖和初年的這場清算劃上句點。
不論是紙上的歷史,還是眼前的現實,都沒有違背歷史的規律,只有人心是造成錯漏的根源。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必過分地議論個的得失。
從宏觀上看,歷史在進步,社會的各種制度在不斷地完善,經歷這一場清算靖和朝,是大明歷史上難得的政治清期——宦官的貪腐案急劇減少,楊倫的新賦政在南方暢通推行,後來的司禮監官員,無不謹慎自危,與司禮監合力,在一段時間之內,助力政令暢通。
楊婉研究鄧瑛,也不得不正視這場清算的歷史意義。
如果不是身在六百年前的大明朝,如果不是陪著鄧瑛走過這不算長四年,她也許不會為鄧瑛哀傷。就好像在刑房外第一次見到鄧瑛那個人時一樣。明知他被千刀萬剮的結局,卻對此沒有絲毫的畏懼,沒有一點點心痛,反而對他慘烈的人生充滿著某種‘期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