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皇帝為了保密,在議和上並沒有做出諸多的準備。
現在,他自然只是先提出“和”,而後再細細交換條件。議和一公開,朝臣們爭相提出相應的條件,他們不乏框架和條款,甚至除了收回北平原,還對東夏有苛刻的要求,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開談時應做的準備,下限只有皇帝和少數幾個人知道,大臣們圍繞的,則是利益最大化。
至於談到最後的結果?
與這些準備有關,也無關。
大堆苛刻的條件,對方能不能接受,仍然取決於戰場上的形勢,其次則是主持議和的官員。
楊雪笙至京,朝廷已經給他準備了數十條款,包括狄阿鳥要立誰為世子。戰場上都是好訊息,戰爭的時機、背-景,他楊雪笙已辭官在鄉,自是不大清楚,朝臣們為他介紹,多是自褒貶敵,楊雪笙捧著條款,是一陣子的意氣奮發。
為國議和,逼迫對手割地求饒上貢稱臣,這是一個文臣青史留名的途徑,是洗刷他汙點的辦法。
然而沒來得及蹦噠,皇帝承受著病痛,召進宮耳提面命,再出來,楊雪笙已神色肅穆,步履蹣跚。這議和的條件列出來,一個比一個苛刻,而實際上皇帝的底線卻是那麼低,議和只許成不許敗,其結果就是他楊雪笙將會議出一個“喪權辱國”。
離京之時,一些聲名狼藉的故交好友前來相送。本彈冠相慶之時,他卻捧著議和的詔命放聲大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