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暮色透過紗窗在青磚上流淌,劉懿倚著窗欞,透過一絲翠綠,看劉沁官袍下襬沾著的香灰隨風飄散,不禁露出了實實在在的壞笑。
兩頭老狐狸昂首闊步的姿態,倒像是拖著條灰鼠尾巴。
喬妙卿忽然將冰涼的柔荑貼在劉懿頸後,"懿哥這笑,活像當年在望南樓誆夏老大買陳酒時的模樣。"
劉懿反手捉住她腕間金鑲玉跳脫,憨聲一笑,“這樣也好,我得了便宜,你以為你也得了便宜,咱們兩不相傷。
喬妙卿眼中傾瀉出無限溫柔,“黜凡佞,擢俊賢,君子之道也,從此以後,遼東郡,也該變天了。”
說完,喬妙卿被樓下的二牛孃親大聲喚走了。
看著劉瀚正被屬下攙上馬車,劉懿輕聲喚來郭遺枝,對他道,“你和王大力收拾收拾,去上任!王大力做將軍,你先掛個中軍司馬的虛職,司職兩遼平田之事,待平田大成,屆時表奏朝廷,給你謀個遼東郡守的位置。記著,兩遼之地不僅地大物博,且是咱們平田幫開闢的第二基地,非同小可。你到了以後,一定要挖掘人才、收攏人心、強化軍隊,別幹那些丟人的事兒!”
郭遺枝興奮之至,道了一句‘瞧好吧您的’,便連跑帶顛的出樓而去。
劉懿會心一笑,心中暗歎:該我做的事,都做的差不多了,不該我做的事,我也做了一些,江鋒啊江鋒,你若不死,怎對得起我這滿腹良謀啊。
妙卿不知在何時出現,這小嬌娘一臉興奮地對劉懿說,“懿哥,今天二牛娘教我包餃子啦!一會給你嚐嚐鮮。”
“好!”劉懿輕輕挽住那雙纖纖玉手,輕輕捏了捏她娟秀的小鼻子,寵溺道,“下完餃子,咱們下江湖!”
…….
山清水淨夜來霜,萬樹深紅出淺黃。
獨上高樓寒入骨,回首又是一年秋。
濃烈的秋意席捲著中華大地,凜冽的秋風再一次吹到了長安城中。
楓葉早驚秋,未央宮北闕的銅駝披著露水,像在垂淚,一棵名不經傳的大槐樹下,黃葉堆滿了樹根,秋風輕卷,繁茂的樹冠中,時不時有幾隻飛鳥騰空而起,嘶鳴著翱翔於天際間,顯得悽悽冷冷悽悽。
一位少年頹然而坐,他雙目無神,髮束散亂,穿著不整,衣襟上隱隱帶了一絲酒氣,隨著他一呼一吸,那酒氣很快消散在瑟瑟秋風之中。
在他周遭百步,空無一人。若凌空仰視,他所在的宮殿,除了幾名年老無力的常侍候在門外聽詔,諾大的宮殿再找不出一絲人影。
少年的名字叫劉淮。
長安的達官顯貴和士農工商在茶前飯後提起他,都會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廢太子’三個字。
......
長安城裡所有的人都記得,劉淮回來的那個早上,天子劉彥下達了一道奇怪的詔令:今日休朝,京畿百官各置各府,不得出門,除當值當差者,但有違令之人,斬。
令出,劉彥手持三尺長劍,兀自策馬狂奔至北門,單人單騎橫在廚城門外,剛剛見到劉淮車架,便動心起念,喚出一道金龍,雄撲劉淮而去。
金龍破空而來時,隨在劉淮身側的李長虹、陳步業、劉賁等臣子見狀,沒有絲毫猶豫,立即縱馬遠遁,躲得無影無蹤。這種老子收拾兒子的戲碼,他們才不願意參與,更何況,他們也希望劉淮吃些苦頭。
三人圍觀間隙,金龍迫近,感受到那股威不可擋的氣勢,李長虹、陳步業、劉賁三人面露驚駭之色,他們終於明白,他們的陛下絕不是擺擺姿態、做做樣子那麼簡單,這老子,實實在在想要兒子的命啊。
但那一日,他們誰都沒有出手相助,原因無他,只因為一個字:恨!
東境一行,長水衛的暗哨全軍覆沒,劉賁麾下虎威衛僅剩不到四百驍勇,右都侯衛不到六百勇士,平日裡共同飲酒共同殺敵的袍澤幾乎全部留在了東境,這叫他們三個怎能不恨?有怎會沒有報復?
李長虹三人袖手旁觀,隨在劉淮周遭的文臣武將,境界最高的剩下了致物境界的謝安,拋去君臣之義,謝安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膽量接下長生境劉彥的憤怒一擊,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答案是,沒有。
在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連汗毛都不敢輕動。
那條憤怒的金龍,嘶吼著、咆哮著,血盆大口已經臨在劉淮頭頂。
或許劉淮命不該絕,生死霎那,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從劉淮身後,騰雲駕霧而來,只見那老者慈眉善目,隨意御出一名騎卒的短劍,以指尖彈在劍鋒處,短劍發出深淵龍吟般的鳴響,龍形凝而不散。
那名老者,正式劉淮的最後一位師傅,司馬詔南
接著,司馬詔南佝僂的腰脊一挺,整個人像突然長高了般,變得軒昂瀟灑,自有其睥睨天下的氣概,而那柄普通短劍帶來的威壓隨著司馬詔南的腰桿兒直起,陡然乍起,隱隱蓋過了那條金色長龍。
那一劍輕輕飄飄,搖到金龍口前,劍尖湧現黑白兩氣,兩氣粗如百年老松,相互交纏,直刺金龍腔腹,金龍腹部一陣翻騰,爆體而亡,漫天金星形成光暈,籠罩蒼穹,久久不肯散去。
傳聞,金龍炸裂的金星墜在護城河,竟將流水染成琥珀色三日不散。
司馬詔南收勢,凌空拱手,語重心長地對劉彥說,“老臣化外之人,本不該參與帝王家事,奈何這小子叫我一聲老師,老臣便要為他說一兩句好話。少年縱有犯錯時,知錯能改方為善,淮兒雖在東境鑄下大錯,但不經錯,哪來對呢?況且,淮兒是陛下您的獨子啊!是是是非,還請陛下三思獨斷。”
劉彥神情冷漠,負劍回城。
劉淮最神秘莫測的師傅司馬詔南,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下了愛徒性命。
再看劉淮,他已經被嚇尿了褲子,黃湯流的滿地都是,丟人丟到了老家。
但結果總是好的,他劉淮保住了性命。
而東境,又有多少人因為劉淮失去了性命呢!<!--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