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麥冬和唐躍幾乎同時出聲回答。
在早期的火星探測任務當中,著陸的最後一關也就是那最後的幾十米高度,工程師們採用一種相當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對,那就是氣囊式著陸。
用氣球把探測器層層包裹起來,直接砸在火星地表上,透過反覆地彈跳進行緩衝和卸能,在本質上這種技術與汽車的安全氣囊沒有區別,非常古老非常簡單,但相當可靠。探測器在脫離降落傘之後迅速對氣囊充氣,在數秒種內被一圈大氣球團團圍住,最後摔進柔軟的氣囊上,以此來保護自身。
在好奇號那種高階的火星吊車投入使用之前,許多前往火星的先行者們就是靠著這種簡單的氣球來保護自己。
“我們哪來的氣囊?”唐躍問。
聯合空間站上沒有降落傘也沒有氣囊,在火星登陸計劃高度深化的二十一世紀中葉,緩衝氣囊這樣原始且限制極大的著陸方式早就淘汰了氣囊只能保護小而輕的著陸器,如今的登陸任務動輒幾十噸的載荷,只能使用降落傘和火箭反推。
“這個我們就得感謝毛子宇航局的工程師們了……”老貓悠悠地說,“誰叫他們那麼喜歡在飛船和空間站上用充氣的艙室呢?”
“齊奧爾科夫斯基,戈達德,奧伯特,科羅廖夫,馮布勞恩,以及nasa,sa,rsa,esa的諸位大神在上,受晚輩一拜!”唐躍像模像樣地站在崑崙站大廳裡,朝著桌子上的牌位深鞠躬,“諸位的在天之靈,一定要保佑著陸計劃圓滿成功啊,徒子徒孫的身家性命,可就全仰仗諸位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