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降旨,宣召所有州縣衛所一級官吏進京陛見,整個大明,全都要動起來,從京城出發的信使,將公文送到各個布政使司,然後由布政使司送達府,然後每個府再向下送,等到官吏接到命令,交代政務之後,動身進京,整個過程,沒有三個月是完成不了的。
相對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而且朱棣還要求地方官吏將本地的財政丁口的情況如實上奏,就更需要時間了。
坦白講,就算朱棣登基繼位,都沒有這麼大的東西,他只是向四處傳檄,官吏上表擁戴新君即可。
甚至很多地方官,朱棣都是在登基之後,才進行處置的。
茹瑺忙活了兩三年,也僅僅將一半以上的建文舊臣,換成了新人而已。
沒有現代通訊手段,傳遞訊息就是這麼蛋疼。
由此也可以看出,朱棣是真的下了本錢,下了大本錢!
朱棣有個習慣,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觀察洪武和永樂兩朝,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差別。
在洪武朝,六部九卿,幾乎每年都還,最離譜的時候,竟然能有三個部沒有主官,換句話說,老朱把這些事情都一肩挑起來了。
等到永樂朝,情況就大不一樣。
朱棣更喜歡已經認準之後,就長期任命,放權給下面的人。
因此很多高官都是能一干十幾年,甚至能幹滿永樂朝,繼續輔佐新君,其中就不乏許多四朝元老。
當然了,朱棣這麼放權,也是有問題的,就是缺乏新陳代謝,等老臣死完了,新人頂不上來,所以就有了土木堡之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